做企业培训,当然要找对好讲师!合作联系

杨智雄:《国学经典智慧在中层干部有效的实务运用》

杨智雄老师杨智雄 注册讲师 144查看

课程概要

培训时长 : 1天

课程价格 :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课程分类 : 国学文化

课程编号 : 27476

0元/天联系老师

适用对象

中层管理者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管理必须和文化相结合,才能收到实效。为什么西方的管理思想、管理工具一旦落实中国企业,往往就会出现严重的水土不服现象?究其原因,在于没有进行本土化改造与中国文化脱节。

西方管理重视做事的效率,有条不紊、巨细靡遗的让人易学易用。所以企业管理功能凡看得见具有一致性标准如规划、控制、财务、生产、计算机高科技等均须认同西方的规范,勿标新立异;但在人性面无法标准化的领导、沟通、激励功能就必须结合中华文化的国学经典有效融入民族的特性与风俗民情,有效的因地制宜、与时俱进,进而对中西管理有全盘性的分析了解。中华文化至今仍能历久弥新之特质、关键为何?文化内涵特质是民族文化的思想核心,是这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总纲。纲举才能目张。道家、儒家、法家思想若其能整合运用有助于高阶领导者塑造一流的企业文化。

国学经典在管理上要能实战运用,首先要会通各家的重要思想,其中兵家告诉我们经营管理的智慧并能掌握市场先机;法家让我们了解君王层级并掌握法、术、势的三角关联运用;道家思想蕴藏丰富的中华文化历代君王的领导智慧;儒家则让我们懂得君臣的应对进退之道;而易经总其大成建构和谐的组织文化。若企业的中、高阶层领导人才能以了解国学经典会通各家的重要思想为基础,整合东、西的管理特色并能有效互补,使其『返本开新』,未来将再开企业更强、更大、更久、更有价值的新局。

课程收益: 

  • 提升领导者对中国各家国学思想及历史经典的兴趣,有助于建立可长可久的企业组织文化。
  • 了解中华文化的国学经典中的易经、儒、道、兵、法、释等各家思想的要义与管理的运用。
  • 有效的掌握国学经典中的精髓,使企业能够因应管理需求进而迅速有效合理的随机应变。。

课程时间:1-2天,6小时/天

授课对象:中层管理者

授课方式:讲师讲授+ 视频互动+案例\分析+

课程大纲:

第一讲:国学经典各家思想会通

一、从群经之易经为根展开各家思想

1.阴阳调和:

——儒家(较阳刚)道家(较阴柔),·用易经整合(和谐无爭)

2.以无应变

——道家(为谋略),达成兵家(诡变)的境界

3. 最坏打算,最好准备

——儒家:荀子(性恶)的原因

二、从奇正相生掌握持经达权之道

1.老子思想:

——奇正之道: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水的哲学:上善若水

——其他哲理:正言若反;深藏不露

2. 孙子思想:

——奇正之道: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夫兵形象水

——水的哲学:夫兵形象水

——其他哲理:兵者,诡道也

三、组织高中基层对应各家思想运用

1.高层领导:道家、释家(佛学)最适用

2.中坚干部:儒家、兵家最适用

3.基层员工:墨家、法家最适用

第二讲:中层管理者从儒家经典中领悟管理智慧

一、《大学》德本才末【人品比才华更重要】:

——大学"德者,本也; 才者,末也"

——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二、《中庸》至诚如神【至诚真正可以前知】:

——中庸"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

——中庸"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中庸"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易经下经第一卦(三十一卦):咸卦/最大的感应力,无心之感

【注】v有心的感应【有心种花花不开】 v无心的感应【无心插柳柳成荫】

三、《孟子》重義轻利【見利思義之道】: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孟子"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孟子"言非禮義,謂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也 。 仁,人之安宅也;義,

人之正路也"

——孟子"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正君而國定矣"

四、和谐无爭【鍋里有碗里才会有】:

——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阴阳调和:阴与阳都是一时的过程、手段,最终的结果、目的是要和谐合作

五、倫理為重【心目中有对方】:

——孟子"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论语"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第三讲:中层管理者从道家经典中领悟管理智慧

一、弱者道之用【柔弱胜刚强】

——柔弱勝剛強。(第36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第43章)

——守柔曰強。(第52章)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第77章)

——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兵。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第76章)

——強梁者不得其死(第42章)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第22章)

二、道法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25章)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第37章)

三、反者道之動【正言若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第25章)

——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第16章)

——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第65章)

四、無為而無不為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48章)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2章)

——為無為則無不治。(3章)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37章)

——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43章)

第四讲:中层管理者从兵家经典中领悟管理智慧

一、有效整合组织力的五事七计

——五事:道、天、地、将、法

——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1.經營理念:

2.外部因素:(天)時機丶(地)市場

3.內部因素:(將)領導丶(法)制度

二、智慧是能把要利害合在一起看

——孙子兵法(九变篇):"智者之虑,必杂(掺杂;兼顾)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

——孙子兵法(谋攻篇):"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三、经营战略是能让同业无法超越

——孙子兵法:"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孙子兵法:"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第五讲:中层管理者从法家经典中领悟管理智慧

一、法、术、势对应组织高中基层的运用

1.高层领导:用术

2.中坚干部:任势

3.基层员工:尚法

二、法家将领导者管理功夫分三等级

——韩非子(八经):"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

三、法家的组织运作规则特性定义:

——韩非子(问辩):"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言无二贵,法不两适,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杨智雄老师的其他课程

• 杨智雄:《从中西方管理比較,發展出中国式特色管理学》
课程背景:世界級的一流企业,其团队的中、高阶层领导人才必须有全球化视野,方能使企业与时俱进。全球化视野主要有东西方文化结构比较的思维。其重点必须要能去芜存菁,在东、西文化的结构比较中,掌握到”和合中保持分别,同时在分别中保持和合”的原则。东、西方文化结构主要在于中国的企业的中、高阶层领导人才必优先了解中国国学經典的精髓,如此才能立足中国,胸怀世界,发展成为全球第一流的企业。但是为什么西方的管理思想、管理工具一旦落实于中国企业,往往就会出现严重的水土不服现象?究其原因,在于没有进行企业本土化改造与中国企业管理脱节。管理大师彼德德鲁克曾说 ”管理必须与当地的风俗民情(民族性)相结合,方能发挥效果。”因西方管理重视做事的效率,有条不紊、巨细靡遗的让人易学易用,所以在企业管理功能中凡看得见具有一致性标准的事物层面如规划、控制、财务、生产、计算机高科技等均可认同西方的规范,勿标新立异;但在无法标准化的人性面如领导、沟通、激励功能就必须结合中华文化的国学经典有效融入民族的特性与风俗民情,有效的因地制宜、随需而变,对中、西方管理有更客观合理、全盘性的分析了解,使企业发展得以与时俱进。课程收益: 了解东、西方在文化结构的差异,进而有效的掌握中国式管理精髓,使企业组织能够因应市场需求进而迅速有效合理的随机应变。中、高层领导者能了解中华文化的国学经典各家思想的要义为何?以及如何运用在现代企业的关键时机,使企业管理能与时俱进。提升组织领导人才,关心对东、西方在文化的差异,有助于建立一流的企业文化,并使领导者领悟管理先从修己做起,方能安人。课程时间:1天,6小时/天授课对象:企业界、政府机关、团体组织职位层级为副总以上的决策层领导者等。授课方式:讲师讲授+ 视频互动+案例分析+课程大纲:一、东西方文化结构的分别:1.西方文化特性是分大于合,以个体的对立看事物,其意识为二构成一。2.东方文化特性是合大于分,以整体的和谐看事物,其意识为一内涵二。3.全球化视野的今日,必须在和合中保持分别,同时在分别中保持和合。二、趋势发展有中美日差异:1.欧美式管理:特别重视事物绩效,重在高层领导魅力,着重高层培训。2.日本式管理:特别重视人的团结,重在基层团结意志,着重基层培训。3.中国式管理:人和事要能合着看,重在中层应变能力,着重中层培训。三、三种管理的型态与特性:1.欧美式管理:为法制约束型,尊重专业性的评估,主张多数超越少数。2.日本式管理:为绝对服从型,极力要做到一致性,倡导多数协调少数。3.中国式管理:为以人为本型,常常会把专家气死,务须多数互动少数。四、中国国学经典需用易经的智慧:1.高阶主管是天,重权力,不明言,道家;如树根,要让干部放手去做。2.中坚干部是人,重责任,要慎言,儒家;如树干,老板、员工的桥梁。3.基层员工是地,重福利,要明言,墨家;如树叶,欣欣向荣客户就多。五、国学经典要能会通各家的思想:1.儒家四书经典对经营管理的启示Œ儒家:在顺境时,教我们要拿得起。论语孟子:了解仁和礼的核心思想。Ž大学中庸:从至诚中提升自我心性。2.道家老子庄子对经营管理的启示Œ道家:在逆境时,教我们要放得下。老子:无为而无所不为的君王之道。Ž庄子:从寓言中让我们能回归自然。3.法家韩非子对高层领导统御启示Œ管理在法、术、势的三角关联运用。君王分为上君、中君、下君的差异。Ž领导者的致虚守静修养与危机意识。4.兵家思想使国学经典灵活运用Œ建构组织文化:五事七计十二诡道。经营战略规划:知己知彼迅速作战。Ž商品策略:先为不可胜的门坎策略。组织运作:奇正之道常山之蛇策略。领导统御:慎怒兼顾利害避开五危。六、中、西方文化结构要能有效整合:1.管理功能在有标准的(事物层面)规划、控制学西方管理,勿标新立异。2.管理在较无标准的(人性层面)领导、沟通要学中国式,方能随需而变。3.管理目的在于使组织领导者领悟国学智能的用人之道达成人力自动化。4.中西方管理执行顺序差异:西方是法è理è情,中国人是情理法。5.中西管理的圆满结合:事物层面用西方管理,人性层面用中国式管理。
• 杨智雄:《从王阳明传记中領悟管理智慧》
课程简介:为什么西方的管理思想、管理工具一旦落实中国企业,往往就会出现严重的水土不服现象?究其原因在于没有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尤其是在企业中高层领导的领导、沟通、激励就必须结合中华文化的国学经典有效融入民族的特性与风俗民情,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方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中国社会,管理更完整的说即是从修己到安人的历程。安人即是领导统御(统兵御将)能力,而修己即是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职场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找出明路,首推”王阳明心学”,***主席多次推荐,一颗被埋没500年的明珠重现光芒,曾国藩研习”阳明心学”,编练湘军进攻太平天国,历时十二年克尽全功,再造乾坤;稻盛和夫将”阳明心学”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缔造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足可见识到”阳明心学”的强大功效。王阳明参透世事人心,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创立阳明心学。为我们设立定盘针,生发大智慧,更是修己学问的重中之重。王阳明说:为了生存,人难免要追求一些能使自己感到安全的东西,诸如金钱、名利、地位,有的人是在良知的指导下追寻这些,有的人只是一门心思追求外物。如果我们的内心永远盯着那些外物,必然会累得死去活来。王阳明心学乃是解放内心之学,藉由心学进一步提升修己境界。课程目标:1、深入了解东、西方在管理本质性的差异,进而有效的因地制宜,拥有正确的管理观念态度,做好管理者应扮演的角色。2、安人即是用人,藉此课程提升管理者的领导统御能力。并对中国历史经典及各家国学思想的兴趣,有助于建立可长可久的企业组织文化。3、使管理者重视品德修养的重要性,了解领导者安人必先提升修己境界,藉由王阳明心学解放内心压力,进而提升管理者人文素养。课程对象:企业组织中高阶层以上的各级干部。授课方式:互动教学,多元学习,企业工作实例与国学经典来源交互解析运用。课程内容大纲:壹、王阳明的重要经历简介1、童年逸趣2、喜学兵家3、终归儒家4、溺志词章5、王阳明学说形成过程贰、王阳明心学的核心纲要1、诚意2、谨独3、立志4、致良知5、知行合一叁、王阳明心学在在处事的应用一、心学-志业心“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念念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谓‘结圣胎’ 也。 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神,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譬之树木,这诚孝之心便是根,许多条件便是枝叶。须先有根,然后枝叶。不是先寻了枝叶,然后去种根。”“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心学-果决心“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儒者患不知兵。仲尼有文章,必有武备。区区章句之儒,平日叨窃富贵,以词章粉饰太平,临事遇变,束手无策。此通儒之所羞也。”“臣以为兵无常势,在因故变化而制胜。”“为政不事威刑,惟以开导人心为本。”三、心学-平常心“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人若着实用功,随人毁谤,随人欺慢,处处得益,处处是进德之资。若不用功,只是魔也,终被累倒。”“柔不致败。”“万缘脱去心无事。”“人生达命自洒落。”“智深险少矣。”“当下即去消磨,便是立命工夫。”肆、王阳明心学在安人的应用一、心学-包容心“往年区区谪官贵州,横逆之加,无月无有。迄今思之,最是动心砥砺切磋之地。其后谪官龙场,居夷处困,动心忍性之馀,恍若有悟。”“凡人言语正到快意时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气正到发扬时便翕然能收敛得,愤怒嗜欲正到胜沸时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二、心学-谦虚心“知轻傲处,便是良知;除却轻傲,便是格物。”“大抵七情所感,多只是过,少不及者。才过,便非心之本体,必须调停适中始得。”“古先圣人许多好处,也只是无我而已。无我自能谦,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从恶之魁。”“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士傲命蹇焉。”“君子求退勿迟。”(例:刘邦不争的智慧)三、心学-利他心“夫道有本而学有要,是非之辩精矣,义利之间微矣。”“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性之本体原是无善无恶的,发用上也原是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的,流弊也原是一定善一定恶的。““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伍、王阳明心学在齐家的应用心学-孝敬心(王阳明家训)“就如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此人已曾行孝行弟,方可称他知孝,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弟的话,便可称为知孝弟。”“言学孝,则必服劳奉养,躬身孝道,然后谓之学。岂徒悬空口耳讲说,遂可以谓之学孝乎?”“善人也,而甚孝。”“不慈不孝焉,斯恶之矣。”“故为子而傲,必不能孝。”陆、王阳明心学在修己的应用心学-领悟心“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终年碌碌,至于老死,竟不知成就了个甚么,可哀也已!””“只为世上人都把生身命子看得来太重,不问当死不当死,定要宛转委曲保全,以此把天理却丢去了。”“人于生死念头,本从生身命根上带来,故不易去。若于此处见得破,透得过,此心全体方是流行无碍,方是尽性至命之学。”心学-淡泊心“人欲横流,天理几灭。”“循理之谓静,从欲之谓动。”“尚功利,崇邪说,是谓乱经。”“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 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汝若于货、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都消灭了;光光只之本体,看有甚闲思虑?”“世之人从其名之好也而竞以相高,从其利之好也而贪以相取,从其心意耳目之好也而诈以相欺,亦皆自以为‘从吾所好’矣,而岂知吾之所谓真吾者,良知之谓也。”心学-谨慎心“言不可尽善。”“善不可尽言。”“真言求功。”“凡今天下之论议我者,苟能取以为善,皆是砥砺切磋我也,则在我旡非警惕修省进德之地矣。”“夫言日茂而行益荒,吾欲无言也久矣。”心学-忍耐心“凡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动心忍性以增益其所不能者,皆所以致其良知也。”“常人之心,如斑垢驳杂之镜,须痛加刮磨一番,尽去其驳蚀,然后才纤尘即见,才拂便去,亦自不消费力。到此已是识得仁体矣。”!“困知勉行,学者之事也。”!“哑子吃苦瓜,与你说不得。你要知此苦,还须你自吃。”五、心学-道德心“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尽了万事万变。”“世之君子,惟务致其良知,则自能公是非,同好恶,视人犹己,视国犹家,而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求天下无治不可得矣。”“岂有邪鬼能迷正人乎!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而取之也。”“公且先去理会自己性情,须能尽人性,然后能尽物之性。”心学-诚敬心“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率性是‘诚者’事。所谓‘自诚明,谓之性’也。”“心即理。没有私心,就是合于理。不合于理,就是存有私心。如果把心和理分开来讲,大概也不妥当。““诚意只是循天理。虽是循天理,亦着不得一分意。”“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体,便是思诚的工夫。”
• 杨智雄:《从三国演义领悟中国特有的管理智慧》
课程背景:世界上曾有出色的文化如埃及希腊文化、印度、巴比伦文化,为何只有中华文化流传到现在?就国学大师钱穆所言:中华文化特色在于持续中有变化;变化中有持续。中华数千年文化,众多的朝代更替中,最深受我国广大人民的喜爱,也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反而是期间仅有数十年的”三国文化”。三國的魏、蜀、吳,就如現代的三大企業集團,彼此互相競爭、交戰;有時聯盟,有時對立等,這當中戰亂頻發,英雄輩出:功過難評的曹操、艱辛守業的孫權、以仁為本的劉備、 博學多才的諸葛亮、忠義驍勇的關羽,他們都有著與眾不同的安身立命之本,有著獨特的待人處世原則。不仅我们中国人把它当成宝贝,不断地吸取其中的道理,而且整个亚洲日本、新加坡,甚至全世界都深受其影响。西方的管理思想、管理工具一旦落实于中国企业,往往就会出现严重的水土不服现象?究其原因,在于领导人才必须有中国历史文化的人文底蕴,因为历史是不断的在重演,只有充分了解过去,才能掌握快速变化的未来。我们从中三国里面的众多人物的典故、案例,,提炼出众多值得现代人借鉴的经验和应该吸取的教训,并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解出来,对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告诉何为真正的智慧,为现代人调整和努力的方向,与时俱进提出有效的现代管理之道。三国文化中,我们中国人特别喜爱参考的书却是半真半假的《三国演义》,正说明我们重视学习的不在历史的真假 (为何较真实的《三国志》反而较少人关注的原因) ,而是重在拥有正确的历史意识 (中国人最重视做人有情有义、情义相挺的道理) ,透过三国里面的众多人物‘把这个”义”字活生生地演“出来,让我们知道公义、道义、正义的重要,养成“义不容辞〞的责任感,而不至于”重利轻义”而造成”利令智昏”为害社会、国家,让人紊乱“唯利是图”的价值观得以厘清,这也是是为什么有些国家甚至把它列为教科书的原因,我们若能领悟三国文化,中国此次的复兴必有利世界和平,并名副其实的达成世界文化强国。课程收益:了解三国文化的魏、蜀、吳,如何运用在现代企业的关键时机,使企业管理能与时俱进。透过众多大家熟悉人物的典故、案例,提炼出值得现代人借鉴的经验和应该吸取的教训。建构正确义、利之辨的价值观组织文化,对于未来对筛选组织核心人才有事半功倍的效用。课程时间:1天,6小时/天授课对象:企业界、政府机关、团体组织职位层级为副总以上的决策层领导者等。授课方式:讲师讲授+ 视频互动+案例分析+课程大纲:一、研讀三國產生三種不同境界1.初级入门阶段-看故事書的境界:人物眾多,情節精彩,使人著迷。2.深度探讨阶段-讀出策略的境界:攻城掠地,兵法戰略,盡在其中。3.高级运用阶段-領悟人生的境界:人物死因,發人深省,開啟智慧。二、建构正确的义利之辨的价值观1.乱世更胜盛世:乱世出英雄,此时人物案例较盛世时更多俱参考价值。2.实质大于真实:三国演义虚构多却老少咸宜,真实三国志却乏人问津。3.演义重于演利:企业要义利相济才可长久,但需要先重义而后利自来。三、三國以形勢為主的面向   A.勢的轉變-      1.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從統一到三分天下,但其中又有合縱連橫      2.不是敵我的對立,而是利益的分合   Β.從無到有-       1.劉備巧取豪奪,孔明坐而言隆中對策,起而行使天下三分       2.曹操寧我負人,無人負我,挾天子以令諸侯    C.從有到無-       1.呂布剛愎自用,孤軍困死       2.劉表不知道通權達變,忠厚守成,終失其地       3.劉璋游疑不定,於諸侯之間投機取利,終不能其土三國以權謀取先的面向    A.攻心為上-       1.諸葛亮三氣周瑜,七擒孟獲但不能得關張之心       2.劉備收攬人心巧奪西蜀       3.呂蒙哄騙關公,輕取荊州       4.攻心就是思想工作,把反面轉化成正面,消極轉化成積極,又對立           轉成統一,一句把異心成同它    Β.伺機下手-       1.周瑜火燒赤壁       2.陸遜火燒連營寨       3.鄧艾趁敵不備,直搗虎穴     C.知己彼連環套-       1.劉備曹操二虎競食,驅虎吞狼,反制成功       2.諸葛亮司馬懿, 謹搷多疑,用兵神速,失空斬,佑退大軍       3.鄧艾姜維,虛張聲勢,攻其無備,出其不如意,應變用術五、三國以人才為本的面向領導人格特質決定人才優劣1.曹魏-曹操:重視人的才能,唯才是用,最喜愛操弄他人。2.蜀汉-劉備:首重仁義道德,時時準備有德有才的人投靠。3.东吴-孫權:天上掉下的權力,心中無大志,會禮賢下士。特别出色的領導者人才特质1.孔明:一生事必躬親,積勞成疾而英材早逝。諸葛亮三氣周瑜,七擒孟獲。2.關公:对刘备尽忠,未受曹操的利诱,且对曹操有情有义,但過於驕傲受人陷害。3.  張飛:脾氣暴躁,喪失理智最後遭部屬殺害。4.  周瑜:心胸過於狹窄,無法寬容較有才華者。5.  董卓:兇狠殘暴,泯滅人性,最後死於非命。6  袁紹:優柔寡斷,把數倍於曹操的兵力敗掉。7  呂布:天下第一勇士有勇無謀,到處認父親。8  楊修:過於聰明,將自己一步一步逼到死亡。9.  呂蒙:假装称病,与陆逊合騙關公,輕取荊州。

添加企业微信

1V1服务,高效匹配老师
欢迎各种培训合作扫码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