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企业培训,当然要找对好讲师!合作联系

赵伟功:统筹与主动化管理技巧

赵伟功老师赵伟功 注册讲师 133查看

课程概要

培训时长 : 2天

课程价格 :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课程分类 : 管理技能

课程编号 : 25834

面议联系老师

适用对象

1、知识型员工; 2、企业中高层管理干部

课程介绍

一、课程背景

面对急速变化世界和日益复杂的商业环境,我们必须以更少的精力做更多的事情,更好、更快地采取有效的行动,第一时间把事情做对。

但是,富有成效的管理变化或者变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这意味着管理新的和不确定的情境,要在不完全信息和未知原因的情况下处理问题、预测将出现的问题、作出艰难的选择,并为可能出现的机会做好充分准备。

不幸的是,我们擅长是对问题和困惑马上反应,而不是积极主动地防患于未然,在问题出现之前就有行动。我们大多数人习惯于用试错法来处理问题。试错法和应急习惯,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在团队工作的条件下往往很麻烦。当我们每个人都用自己的办法处理问题时,个人的效率可能会提高,但是,与同事、客户和供应商的沟通成本无疑会增加,甚至引发冲突,从而造成团队效率的降低。

《主动化管理技巧》,源于最负盛名的KT问题分析与决策模型,它给你确立理性思考的框架,提升你积极主动的工作能力,打开你系统思考的大门。它将告诉你,如何三思而后行,知识(经验)如何蒙蔽了你的洞察,选择的关键并不是更多的备选方案,计划的核心如何涵盖变化。

二、针对的问题

遇到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 习惯通过试错解决问题,靠碰运气推进工作;

● 盲目决策,被动选择,决策质量低下;

● 计划总是跟不上变化,被动救火,疲于奔命。

三、课程目标:推动思维方式的三大变化,提升主动管理能力

  • 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转变
  • 从线性思维到系统思维转变
  • 从封闭思维到开放思维转变

四、课程对象

1、知识型员工;

2、企业中高层管理干部

五、课程时间

两天,6H/天

六、课程大纲

单元一、 情境分析: 系统思考,三思而行

一、情境分析的目标

1、首先明确全局性问题

2、必须把模糊问题具体化

3、必须把复杂问题单一化

二、情境分析的流程

1、明确问题

2、细化,并发现问题背后的问题

3、决定解决问题的优先顺序

4、决定问题分析的逻辑起点

三、案例分析与实战模拟

1、你关注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2、关注焦点可以区分、细化吗?

3、问题背后的问题是什么?

4、您怎样选择适当的思维技巧并确定最佳的解决办法?

单元二、原因分析:尊重事实,理性思考

一、原因分析的目标

1、明确偏差的四种类型

2、区分原因分析的不同方法

3、理解比较分析的基本逻辑

二、原因分析的核心方法(流程)

1、描述问题—问题的标的物与症候

2、选择合适的比较对象

3、找线索

4、验证原因

三、案例分析与模拟练习

1、您所关注的问题与观察到的事实是什么?

2、比较的事实是什么?

3、如何确定最佳的比较方法?

4、如何辨识及检测可能的原因?

5、选择最可能原因

单元三、决策分析:明确目的,确定标准

一、决策制定的目标

1、明确决策制定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2、明确决策风格与决策偏好

3、群体决策问题

二、决策制定的核心方法(流程)

1、明确决策目的

2、制定决策标准

3、找出备选方案

4、评估决策风险

三、案例分析与实战模拟

1、您想决定什么?您决策的标准是什么?

2、阐明决策目的

3、确定决策的标准,风险的评估、权衡

4、与标准相比较,您的替代方案是什么?

5、每一个替代方案中的风险与机会是什么? 

单元四、计划分析:未雨绸缪,决胜未来

一、计划分析的目标

1、明确计划分析的挑战和问题

2、找到计划应对变化的方法

3、计划执行的关键环节

二、计划分析的核心方法(流程)

1、明确计划目标

2、计划的风险与机会分析

3、制定预防与促进措施

4、制定应急与利用措施

三、案例分析与模拟练习

1、希望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2、确定必要的任务、职责及时限。

3、辨别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与机会。

4、发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5、怎样预防问题与增加可能的机会?

6、应急方案是什么?

7、您充分利用机会的打算是什么?

单元五、资源分析:建立期望,统筹协调

一、明确你的期望链

追问1.谁是你实现目标的关键人选

追问2.他们在你的关系版图的位置

追问3.管理你的期望链是从关系出发,还是从需要出发

二、定义你的关键期望

1、关键期望的含义

2、关键期望的四个条件

3、统筹资源的核心是显性的硬资源,还是隐形的软资源

4、分享与交流:定义我的关键期望

三、通过沟通激发合作

1、权力驱动与影响力拉动

2、整合资源的核心与沟通策略

3、现场作业:3W沟通模型与沟通联系

四、反馈的艺术:不断提升团队工作效率

1、概念:将感谢、建议、评价、表扬、批评区分开来

2、反馈之一:通过表达自己的感受来影响他人的感受,而不仅仅是数据与事实

3、反馈之二:及时、主动

4、反馈之三:寻找闪光点,而不仅仅是原因或动机

5、反馈之四:专注于关键行为,而不仅仅是结果

赵伟功老师的其他课程

• 赵伟功:目标分解与计划执行
一、课程背景在工业经济时代,当企业业绩受土地、资本、设备、人力等“硬资源”约束的背景下,企业靠的是拼资金、拼时间、拼更大的市场,获取竞争优势;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当客户、数据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的时候,仅仅依靠更多的“投入”,已经无法获取竞争优势。为了获得更高的生产率,提高组织的竞争能力,我们必须把依靠外延扩大再生产的方式,转移到依靠激活资源存量的内涵式再生产的路径上来。组织的目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具体的目标并逐级分解到位,才是有价值的;但是,具体的目标并不能自发地产生行为。从目标到有效的行为,是管理者的重要工作,也是管理者自我管理最重要的领域。《目标分解与计划执行》课程,为组织及组织中的个人提供了一整套管理工具,并通过相应的“激励与控制”手段,运用目标牵引的力量,推动组织愿景、使命和任务的实现。《目标分解与计划执行》工作坊,以绩效改进之父吉尔伯特(Thomas F.Gilbert)的绩效改进理论为基础,参考管理大师彼得 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的实践》、卡普兰、诺顿的《战略中心型组织——平衡计分卡的制胜方略》的研究成果,结合中国职业经理人的管理现状和中国企业管理实际,开发完成。二、适应状况1、简单地一层层向下分解目标,而不是通过有效管理激发员工对目标的承诺。2、缺乏对战略的系统管理概念,不善于从多维度、从结果到过程理解战略设定的基本逻辑。3、当遭遇绩效问题时,管理者习惯于简单扩大投入,或者通过激励措施的综合运用,激发员工的参与度,而不是深入绩效改进的问题,找到绩效提升的瓶颈因素。3、缺乏过程管理的工具,当员工绩效不达标时,总习惯于从“人”的层面找原因,而不是基于流程优化、工具改善、技能提升等“技控”层面,推动员工更好业绩的实现。4、面对员工问题时,管理者习惯于“给答案”,而不是通过卓越教练,提取员工智慧,授人以渔。三、课程对象1、带团队的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不带团队的基层员工、研发人员、策划人员等,不适合参加本课程。2、课程采用“讲授—演练—分享—点评—改进”工作坊法,为保证效果,学员人数建议为18人-36人,特殊情况下最多不超过50人,且需分组围坐,每组6-10人。四、课程时间1-2天,6小时/天。五、课程收益1、了解组织愿景、使命和任务与目标、计划的关系2、掌握战略分解流程、目标设定的一般原则和方法3、根据目标定义部门工作、进行具体工作(活动)分解、编制工作计划4、掌握绩效改进与员工辅导的基本流程 5、提升下属绩效,提升下属满意度,提高团队凝聚力六、课程特色1、课程内容系统化:基于管理者的核心职责,设计系统化训练内容,各个部分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为系统化开展管理者训练,提供了完整解决方案。2、训练方式多样化:强调现场训练效果,通过讲授、示范、案例分析、情境演练、现场作业、小组对抗等多种方式,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推动学员由“知”到“行”的转换。3、课程服务专业化:课前调研收集案例,提取问题;课中以问题为导向,着力于解决问题;课后通过“5-3-1课后作业训练”,推动学员学以致用。七、课程大纲单元一、从战略的高度强化目标管理的价值一、战略的含义1、战略核心与战略悖论2、战略共识与结果金字塔3、战略模型与战略的基本问题二、如何用好战略管理工具1、我如何参与到战略制定中来2、我如何让团队参与到战略制定中来3、作为战略管理工具究竟该如何发挥作用三、管理者的核心任务与目标管理1、管理的基本含义与管理者的执行责任2、从命令控制到自我管理:目标管理并不仅仅是一个考核工具3、结果导向与过程控制:管理者如何通过目标管理推动绩效达成单元二、 目标设定与目标分解一、目标设定:系统分析,全面思考1、企业愿景和使命决定了目标高度2、关注并理解公司战略:从公司战略到部门目标的基本逻辑3、目标描述的三重结构:愿景目标、表现目标与行动目标4、案例分析与实战演练二、分解目标:行动统一,步调一致1、以团队目标强化群体奋斗观念:必须明确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2、目标分解的方法:自上而下的分解与自下而上相互的协商3、建立个人目标承诺机制:承诺结果、承诺措施、承诺合作三、定义目标——SMART原则1、定义目标的SMART原则2、关键的少数法则:聚焦最重要目标与引领性指标(结果指标与过程指标)3、关于目标的基本问题:(1)是否将主要精力聚焦于绩效问题上?(2)我的绩效问题是什么?(3)我怎么知道我的工作被测量了?(4)对于目标来说,究竟什么过程是最重要的?单元三、计划制定与提取关键驱动因素一、精准目标1、目标的定义:质与量两个维度的表达2、目标的层级:愿景目标、表现目标与行动目标3、必须区分的概念:目标与指标;目标与活动;目标与结果二、理清现状1、理清现状的基本要求:以事实为依据,谨防假设与演绎2、理清现状的关键技术:价值公式与关键价值链3、理清现状的思维原则:平铺与纵切三、方案选择1、方案选择的基本要求:向驱动结果的关键路径上倾斜资源2、方案选择的关键技术:比较分析找亮点,而非找原因3、方案选择的基本原则:持续改善——我还能做什么,而非假设条件下还能做什么四、制定行动计划1、制定行动计划的三个条件2、行动计划的五个基本元素3、行动计划示范案例单元四、高效能人士执行四大原则一、聚焦最重要目标1、执行始于专注:没有聚焦就没有结果2、确定你的关键目标:发现你的战略支点3、让组织聚焦关键目标:精简目标并设定完成时限二、在关键行动目标上倾斜资源1、必须区分的两个概念:表现目标与行动目标2、必须把资源倾斜在关键行动目标上3、必须跟踪行动目标的相关数据三、即时反馈与激励1、客观判断—有理有据,及时反馈2、专注目标—表扬不赞美,批评不指责3、持续改善—改善行为发展自我四、营造当责而不追责的文化系统1、责任阶梯与一对一责任系统2、建立有规律的责任机制3、营造当责而不是追责的团队文化
• 赵伟功:计划统筹与工作效率提升
一、课程背景面对急速变化世界和日益复杂的商业环境,我们必须以更少的精力做更多的事情,更好、更快地采取有效的行动,第一时间把事情做对。但是,富有成效地计划统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这意味着要在不完全信息和未知原因的情况下处理问题、预测将出现的问题、作出艰难的选择,并为可能出现的机会与风险做好充分准备。不幸的是,我们擅长对问题和困惑马上反应,做紧急的事情,而不是聚焦在重要的事项上。不仅如此,试错法和应急习惯,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在团队工作的条件下往往很麻烦。当我们每个人都用自己的办法处理问题时,个人的效率也行会提高,但是,与同事、客户和供应商的沟通成本无疑会增加,甚至引发冲突,从而造成团队效率的降低。《计划统筹与工作效率提升》课程,源于最负盛名的KT问题分析与解决模型和经典的《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它给你确立理性思考的框架,提升你积极主动的工作能力;帮助你运用时间管理矩阵,管理自己的工作,统筹资源与任务。它将告诉你,如何定义工作目标,建立以终为始、要事优先的工作习惯;如何三思而后行,而不是被动反应;如何让计划涵盖变化,未雨绸缪,而不是紧急的“救火”中不能自拔。二、针对的问题 埋头于具体的过程,而不是追问/厘清工作的结果,以终为始; 遇到问题,就事论事,而不是追问问题背后的问题,三思后行; 面对任务,上手就开始,而不是追问还有什么备选方案,优中选优; 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被动救火,疲于奔命; 不善于在团队中整合资源,单打独斗,而不是在双赢中求发展。三、课程对象 期望提升职业能力的知识型员工。企业中层干部四、课程时间一天,6H/天五、课程大纲单元一、 以终为始:专注于目标,不纠结于对错一、案例导入:正准备出门拜访客户的销售,为什么被经理叫停了?1、经理关注的问题是什么?2、这个问题的管理价值?3、现场作业:参照九段秘书作业法,为自己的一项例行工作设定工作目标二、模型讲解:Be-Do-Have模式1、凡事的两个创造:心理创造始于物理创造之前2、Be-Do-Have,还是Do-Have-Be?3、以终为始的含义与德鲁克法则4、现场作业:改写自己的人生脚本 期望提升职业能力的知识型员工。企业中层干部工具:九段秘书作业法、Be-Do-Have模型预期收益:明确以终为始的重要性,并学会以目标为导向,规划自己的工作任务、活动和具体动作,管理工作秩序。单元二、主动应对:三思而后行,而不是被动反应一、案例导入:突然接到客户的投诉,你该怎么办?1、你的本能反应是什么?2、本能反应的利与弊?3、理性的逻辑与我们的目标二、流程讲解1、判断情境(关注圈)2、明确问题(影响圈)3、细化问题,并发现问题背后的问题4、时间管理矩阵与决定解决问题的优先顺序5、现场作业:提取一个典型问题,按流程完成任务分解三、课程工具和预期收益课程工具:关注圈与影响圈、时间管理矩阵、情境分析流程预期收益:明确主动应对的含义及价值,并学会情境分析流程,运用时间管理矩阵,举一反三(而不是就事论事),主动规划自己的工作。单元三、凡事有策划: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一、案例导入:王晓波如何破局而出?1、王晓波的困局是什么?2、王晓波的选择与家人的质疑3、凡事必须策划的背后逻辑二、流程讲解1、明确目的2、掌握事实3、根据事实的思考4、方案评估与风险评估5、现场作业:组织一场年会,你该如何开始?三、课程工具与预期收益课程工具:策划流程预期收:明确凡事策划的重要性,理解策划的逻辑,掌握策划的基本方法,提升工作的有效性。单元四、凡事预则立:未雨绸缪,决胜未来一、案例导入:扁鹊三兄弟的故事1、先秦典故:扁鹊三兄弟的故事的启发2、时间管理矩阵中的“紧急”事项是怎么来的?3、故事分享:我的救火时刻二、流程讲解1、明确计划目标2、计划的风险与机会分析3、制定预防与促进措施4、制定应急与利用措施5、现场作业:如何时光倒流一周,为了今天的课堂更有收获,你会怎么做?三、课程工具与预期收益课程工具:风险-机会分析矩阵;风险-机会分析流程预期收:明确凡事预则立的重要性,掌握风险-机会分析矩阵与风险-机会分析流程,加深时间管理矩阵的理解。
• 赵伟功:过程管理三部曲 ——带团队,拿结果,关键是过程管理
一、课程背景与管理者沟通,大多时候我们都会碰到同一个问题:定了目标之后总是打折扣,怎么办?试了很多方法,效果总是不明显。尤其是对于缺乏管理经验的经理和主管来说,如何获取想要的结果,确保团队目标达成,这是一项严峻的挑战。《过程管理三部曲》,基于经典的PDCA的基本逻辑,专注于知识经济条件下管理者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着眼于激活组织中“人”智慧,做实目标、过程、反馈三大环节,推动组织目标的达成,提升团队执行力。二、适应状况1、不清楚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挑战,不能准确定位新的背景下团队管理者的角色要求与行为要点,偏重于控制与监督,而不是赋能与授权。2、不了解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边界条件,坚信甚至迷信通过流程、制度进行管理的有效性,不善于通过激发组织中人的活力,达成结果。3、不重视及时反馈与持续改善的价值,不善于通过有效的工具,推动组织的创新与改善。三、课程对象1、带团队的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不带团队的基层员工、研发人员、策划人员等,不适合参加本课程。2、课程采用“讲授—演练—分享—点评—改进”小班制训练法,为保证效果,学员人数建议为12人-36人,特殊情况下最多不超过50人,且需分组围坐,每组6-7人。四、课程时间两天,6h/天五、课程收益1、明确新一代管理者的角色定位2、掌握基于知识型员工的过程管理基本方法3、推动组织目标的达成和执行力改善六、课程特色1、课程内容系统化:基于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挑战和问题,设计系统化训练内容,各个部分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2、训练方式多样化:强调现场训练效果,通过讲授、示范、案例分析、情境演练、现场作业、小组对抗等多种方式,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推动学员由“知”到“行”的转换。3、课程服务专业化:课前调研收集案例,提取问题;课中以问题为导向,着力于解决问题。七、课程大纲单元一、 管理者的任务与责任一、管理者必须专注于目标1、完成工作,还是实现目标2、责任模糊定律与管理者的目标贡献3、案例分析:我的目标责任如何定义二、管理者必须专注于贡献1、树立标准2、整合资源3、培育人才4、引领变革三、管理者必须专注于责任1、建立秩序与激发活力2、激励人心与监督控制3、目标愿景与制度流程四、控制体系与管理的逻辑1、控制的金字塔2、前馈管理与控制3、同期管理与控制4、反馈管理与控制单元二、前馈管理与控制——达成共识、激发承诺一、前馈管理与控制的核心1、什么是前馈管理2、前馈管理的核心命题3、前馈管理基本方式二、达成共识的W-W-W模型1、愿景目标——赋予价值与意义2、行动目标——识别驱动结果的关键动作3、约定结果——就检核点与检核方式事先达成一致三、激发承诺的GROW模型1、专注于目标2、理清现状的关键技术3、创新方案的三大方法4、激发承诺单元三、同期管理与控制——纠正偏差,赋能与授权一、同期管理与控制的核心1、什么是同期管理2、同期管理的核心命题3、谨防同期管理的两个极端二、纠正偏差的控制模型1、纠正偏差三要素2、技控:关键价值链技术与技控要点3、人控:控权先控人三、授权与赋能1、控制过度与控制不足2、授权的逻辑与授权问题3、赋能的对话技术单元四、反馈管理与控制——及时反馈与持续改善一、反馈管理与控制的核心1、什么是反馈管理2、反馈管理的核心命题3、游戏的启示:反馈管理的价值二、及时反馈技巧1、及时反馈的原则与要求2、正向反馈技巧3、建设性反馈技巧三、持续改善的双轮模型1、持续改善的基本原则2、双轮改善模型3、持续改善的对话技巧4、一对一管理会议与绩效面谈

添加企业微信

1V1服务,高效匹配老师
欢迎各种培训合作扫码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