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特鲁多医生
作为医护人员,既要加强临床的人文关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进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因而,需要体现“以患者为中心”,尊重和关爱病人,尽量满足患者的护理需要和心理关怀需要。人类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说:作为护士就应有一颗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尊重生命,关爱患者,营造良好健康的人文氛围和护理环境。
因而不仅需要具备专业过硬的业务技能,更需要恰当地处理病患的心理状态,安抚病患情绪,以便及时高效获取患者的准确信息,以便做出准确的判断,进而才能有效地调度急救资源。
同时,作为每天处于高度应激状态的调度员本人,由于持续的应激刺激,也容易出现情绪耗竭,属于典型的情绪劳动工作者;还有可能出现个别病患家属的情绪及言语攻击,这些都将对调度员的身心状态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其工作状态,让其内在心理状态一直处于紧崩、焦虑、烦躁的情绪模式。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员工的消极行为,如:抱怨、发牢骚、消极怠工、针对病患的情绪报复(无意识的情绪发泄)等相关的负面行为,甚至有人因此而患上职业倦怠症,出现明显的工作拖拉,不想上班等症状。这些消极的行为都会对组织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和影响,增加人力成本,影响团队氛围,为日常的管理带来相当大的挑战。
因此,作为急救中心的调度人员,不仅需要及时间有效地洞悉病患的心理状态,安抚情绪,快速高效地处理调度急救资源;同时,也需要关注自我的情绪状态,及时调整,以便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课程特色:
以“心理学”为核心学科,融合:管理心理学、心理咨询技术、危机干预、工业与组织心理学、职场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情绪心理学、压力管理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幸福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点。
课程方式:
讲师讲授,影视分析、案例讨论、互动交流,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现场辅导,催眠放松,自我觉察,行动方案。
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护理人员
课程收益:
课程模型:
课程大纲
第一讲 如何安抚患者(家属)的负面情绪?
团队研讨:人际沟通的目的是什么?
影视赏析:家属扇护士耳光
现场演练:角色扮演
心理学实验:选择性关注
案例研讨:受伤的粽子
动机探索法:每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个积极、正向的意图!
第二讲 洞悉患者(家属)的行为特征与性格表现,改善沟通效能
自我觉察:认识我自己
自我测试:我是谁?(DISC性格测试)
影视赏析:混帐东西
团队研讨:患者(家属)服务沟通是否要因人而已?
影视赏析:学校门口的情绪PK (《虎妈猫爸》片段)
影视赏析:超市卖保险 (《天真遇到现实》片段)
影视赏析:安迪写给应勤的邮件 (《欢乐颂》片段)
影视赏析:我怕,我担心啊 (《那年花开月正圆》片段)
案例分析:窗帘风波
案例解读:如何挤牙膏?
第三讲 倾听病患心声,修炼同理心思维:理性的专业+感性的温暖
角色扮演:如何表达倾听状态?
影视赏析:高材生初露端倪
影视赏析:同理心思维
体验演练:面对他人的抱怨
体验演练:如何倾听共情?(2人小组)
第四讲 如何提升患者(家属)沟通中的服务技能(非暴力沟通)?
思考觉察:服务沟通的目的是什么?(证明对错 vs. 达成共识)
心理学效应:认知不协调理论(患者(家属)会认为自己有错吗?)
案例分析:对方不配合怎么办?
第五讲 自我情绪急救(急性应激状态),减少身心状态的疲惫耗竭,
影视赏析:吉吉国王的担心
团队研讨:如何破解预期性焦虑?
体验觉察:觉察并质疑忧虑情绪的念头
体验觉察:情绪大爆炸
心理学效应:白熊效应(讽刺反弹理论)
团队研讨:如何减少抱怨发牢骚?
第六讲 职业角色的再认知:乐在工作
团队研讨: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的?(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内在动力法:不得不 vs. 选择做
团队研讨:你是如何看待抱怨行为的?
总结回顾:ORID聚焦式会话(2人小组分享+小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