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企业培训,当然要找对好讲师!合作联系

刘晖:中国经济双循环为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刘晖老师刘晖 注册讲师 204查看

课程概要

培训时长 : 1天

课程价格 :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课程分类 : 政策解读

课程编号 : 16934

面议联系老师

适用对象

相关人员

课程介绍

【课程收益】

  1. 如何正确解读“双循环”?
  2.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情形下,经济如何运行?
  3. 不同行业和企业有什么影响和机遇?
  4. 地方政府/企业如何把握机遇,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特色】

1.   课上采用案例式教学,通俗易懂,课下一对一辅导强化训练,学与练交叉进行强化记忆,你所要做的就是认真听,勤于问,乐于练。

2.   清晰的知识结构,根据应用经验采用最优化授课模式。

3.   内容充沛、详略得当,前后呼应。

4.   讲师资历丰富,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5.   知识讲授+贴身案例+场景故事+互动讨论+现场演练+落地跟踪

【课程对象】相关人员

【课程时长】1天(6小时/天)

【课程大纲】

一、中国经济双循环战略提出的背景

1、2020.7.30中央政治局会议第一次正式提出中国经济“双循环”

——2020.7.30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在此之前,总书记多次提出中国经济“双循环”

3、中国经济“双循环”提出的国际大背景

——疫情加剧逆全球化、民粹主义盛行、中美对抗蔓延至非经贸领域,“内循环”有助于练好内功,应对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

4、中国经济“双循环”提出的国内大背景

5、中国经济“双循环”的提出表明中国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向,从原来的出口导向为主的经济战略,转向扩大内需的经济战略

6、内循环从国际形势看是被动的,从国内发展看是主动的

二、中国经济“双循环”战略概念辨析

1、14亿人口的超大市场规模、齐全的产业门类等,是强化国内大循环的坚实基础

2、内循环的实质

3、“双循环”的理论基础

4、双循环体系是对改革开放四十年制度建设成果的检验,是对大国经济的需求结构能否承载供给总量的“压力测试”,是对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金融安全等的“底线测验”

5、核心点是:需求侧摆脱房地产和投资依赖,构建更高质量的消费函数;供给侧沿着产业链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构建基于国家经济、技术安全的产业链闭环

6、充分条件是更加坚决的改革开放,坚定不移的搞活基层经济体系

7、现在最大的担心是,当开放受到阻力,改革也开始裹足不前,甚至向后退步,导致事实上的内卷化。这将是中国发展道路上最危险的岔路

8、关于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更多注重经济内循环而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方针要领,切合经济形势的最新变化,但也引发了一些不同观点的争议

9、外循环的四种可能冲突路径

  1. 我方想进口而外方不让我方进口
  2. 我方想出口而外方不让我方出口
  3. 外方想从我方进口,我方不愿出口
  4. 外方想出口给我方,我方不想进口

三、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解读

1、正确认识和把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1.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对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修正和调整
  2.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党和国家顺应时代发展规律不断调整发展战略的总结和深化
  3.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4.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新发展理念的深化和提升,是加速深化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2、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综合发力

  1. 全力维护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
  2. 着力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
  3. 全面扩大高水平开放
  4. 高质量建设双循环平台载体
  5. 打造合作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

四、经济内循环误解疑虑起于断章取义和极端化

1、对“内循环”的几种不全面认识

  1. 有论者由望文生义而落入断章取义,只看到了内循环,却没有看到内外双循环的政策大框架,可说是属于一叶障目造成的疑虑和误解。
  2. 甚至有论者认为内循环和超大规模市场不是一个经济概念而是一个政治概念,没有出口和生产谈不上消费,内循环可能造成内卷化;
  3. 还有声音认为内循环是新的闭关锁国,是对改革开放的否定。

2、内循环为主,不代表只强调内循环

  1. 总书记强调国际国内两个方面的大循环都重要
  2. “内循环”绝不是“自我封闭”
  3.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代表国际大循环不是主体且占比会减少。

3、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经济内循环,如何在实践中把握好政策方针、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呢?

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找到了破解当下复杂严峻形势的切入口

1、国内大循环的源动力何在,又如何驱动?

2、供给与需求制约“国内大循环”的形成

3、“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出口减进口)”:短期经济活动的源动力,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内循环更强调消费和投资。

4、我国的消费这一源动力不足,主因在于国内消费需求不足,而消费需求不足的根源,又在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过低有关

5、可支配收入过低又与如下两点相关:

  1. 农民资产性收入为零,工资性收入(农民工)又明显低于城市居民。此外,社会保障严重不足,在所得有限的情况下,还得为父辈、自己做养老储蓄。这就使得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性收入进一步压缩。
  2. 高房价意味着这些家庭的可支配性收入下降,也意味着,为了一套房,六个家庭的消费就完全成为了纯刚性需求型消费。此外,高房价还会对创业形成挤出,更会对既有产业也有挤出效应——地租过高,导致企业成本高企。而在全球化生产要素成本差异越来越小,国家间在争夺企业、争夺国际产业的今天,成本竞争将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高企的房价会让更多企业外迁,这不仅会危机产业链的稳定,更会导致大量的产业工人失业,进而反过来又会影响国内消费。问题事实上透照出了解决的路径。

6、“资金、资源和科技创新”等供给侧要素:长期经济增长的源动力,是推动长期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

7、供给侧改革等一系列政策释放中国经济活力,促进中国经济长期增长

8、创新能力,产业链、供应链受到一些挑战,需要依靠创新力来提升,需要长期调整中国经济结构

六、加快国内大循环,必须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

1、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要以稳定市场预期、提高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为着力点

2、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3、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要以就业扩大和居民收入的持续提高为基础

4、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须更好发挥政府在扩大内需、维护市场中的作用

5、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须形成内需外需兼容互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七、六脉神剑:深化改革加快疏通国内大循环

1、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打通支撑科技强国的全流程创新链条

2、以新基建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化、传统产业数字化,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

  1. 有助于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化,形成万亿级自成体系的数字化平台
  2. 有利于助推传统产业数字化,形成具有颠覆意义的产业互联网
  3. 有助于完善中国创新体系,推动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

3、疏通部分行业的政策性梗阻,以新需求消纳产能,促进供需平衡

  1. 钢铁行业
  2. 汽车行业
  3. 能源化工行业

4、多措并举刺激消费、促进就业、提高保障,加快形成纺锤形收入分配格局

  1. 降低个人所得税,刺激个人消费
  2. 稳定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助力保民生保就业
  3. 盘活农村建设用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4. 增加社会事业支出,逐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5、培育区域发展新增长极和动力源,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1. 要合理安排城市群内部结构,形成以超级大城市、都市圈、城市群多重嵌套、分工协作的新格局
  2. 要按照“大联通、小分布”原则,采取“多中心、组团式”策略合理布局中心城市功能集聚区
  3. 注重以联通高效、无缝对接的综合交通网络降低城市“人流”“物流”的综合成本

6、深化关键性基础性体制改革,激活社会投资活力,加快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

  1.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2. 加快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
  3. 推进物流运输体制改革
  4. 推进内外贸监管一体化

八、以高水平开放助推国际经济大循环: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1. 加快引资补链扩链强链,为全球提供稳定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
  2. 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构建“一带一路”合作创新网络
  3. 稳步降低关税水平,适度增加进口,提升我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话语权
  4. 抓住机遇加快FTA谈判,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谈判和制定
  5. 以建设自贸区自贸港为依托,拓展开放的高度、深度和广度

九、以“内循环”促进“双循环”: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1. 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让世界分享中国扩大内需战略的发展成果
  2. 优化升级我国产业链布局,提高高科技产业规模占比,以此促进稳定全球产业链,提高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
  3. 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促进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建设,培育新的增长极,夯实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继续发挥好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的作用
  4. 中国制定了内外循环并举的双循环框架,这是一个走向现代化的正路,是一个可行的真正办实事谋发展的道路。所有只讲内循环这一端的观点,一定是落于片面性——它绝不排斥对外循环和对外全面开放,这才是一个理性的认识。

十、在内循环为主的情况下,不同行业和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代表一个人的一生中也只会遇到一次这样的变局。几年前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对我国这几年的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此次也不例外
  2. 供给侧改革是为解决国内结构性问题的应对之策,而内循环则是在全球棋盘的落子,其影响必将更为深远
  3. 内循环必然造就利益的重新分配和洗牌,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面临不同的挑战与机遇
  4. 一些传统行业不能再强行施以去产能手段,要创造新的需求
  5. 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联组会时指出,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6. 新形势下,总书记的这一论述不是简单地针对当前产业链供应链因疫情而中断所采取的权宜之计,而是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关键阶段的强国方略;不是因个别国家企图与我脱钩、对我围堵而被动地内敛收缩,而是筹划以更深层次的改革、更高水平的开放加快形成内外良性循环的战略抉择
  7. 企业要更加适应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十一、中国经济双循环战略和新发展格局对电信行业的影响与应对

1、中国经济双循环战略和新发展格局对电信行业的影响

2、电信行业的应对

 

 

刘晖老师的其他课程

• 刘晖: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的挑战
【课程收益】看得清:看清楚数字化转型趋势背后的逻辑和规律,并能够做到顺势而为,谋局发展,高效执行看得明:能够洞悉数字化转型对自己企业的意义与价值,能够规划自己的数字战略和行动路线看得懂:能够利用学习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能够看得懂本行业的数字化趋势,能够顺应本行业数字化趋势,谋变的同时,做出不同,走出捷径用得上:课程采用大量实战场景案例分析,总结背后原理与方法,从而能举一反三,应用实践【课程特色】1.   课上采用案例式教学,通俗易懂,课下一对一辅导强化训练,学与练交叉进行强化记忆,你所要做的就是认真听,勤于问,乐于练。2.   清晰的知识结构,根据应用经验采用最优化授课模式。3.   内容充沛、详略得当,前后呼应。4.   讲师资历丰富,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5.   知识讲授+贴身案例+场景故事+互动讨论+现场演练+落地跟踪【课程对象】相关人员【课程时长】1天(6小时/天)【课程大纲】第一模块、洞察趋势,顺势而为1、认识数字技术以及数据技术的本质,洞察数字化转型趋势的前因后果1) 数字化转型背后是数据技术,数据技术将引领人类新的进化2) 区别于IT,DT技术是信息加工处理分析的技术,是赋能大脑强化智慧的技术;数据技术的本质是认知技术、思考判断技术和决策技术3) 认知技术的底层逻辑模型:感知-响应模型4)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间智力水平升级的竞赛,民营企业也不能落伍、落后2、数字技术DT正颠覆我们的商业环境,创新我们的组织模式、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1) 跨界打劫现象背后的基本逻辑,以及平台化企业的发展趋势2) 商业模式创新背后的基本逻辑:网络效应在组织中的升级迭代3) 企业平台化创新案例:组织平台化不是大型企业的专利,中小企业也能够实施平台化组织升级第二模块、谋局而定1、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应用及全景路线图1) 数据技术的DIKW模型2) 企业数据技术应用的四化3)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四维度2、数字化转型价值、应用场景及商业创新方法1) 数字化转型的两大价值:效率提升和模式创新2) 数字化转型提升管理效率的十个应用场景3) 数字化转型创新商业模式的八种方法3、数字化战略规划与路线设计的四个步骤1) 数字化战略规划新五力模型2) 数字化转型策略选择矩阵3) 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选择法4、数字化转型管理提效场景实战案例1) 营销售端数字化转型案例实战(2B/2C):洞察需求,千人千面,全流程个性化体验升级2) 生产管理的数字化应用:让数据驱动效率提升,消除浪费,提升管理分辨率3) 供应链效率提升实战案例:让过程可控,结果可见,提升管理能见度4) 组织运营管控数字化转型实战案例:用数据说话,提高管理和组织的敏捷度第三模块、高效应用1、企业家及高管团队规划自己的数字化战略(思路与设想),与同学分享,老师点评,学以致用2、企业家及高管团队设计自己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并与同学分享,老师点评,快速行动 
• 刘晖: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转型与商业模式创新
【课程背景】 近年来,以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催生了数字经济,形成一种新型的数字化经济及商业活动模式。数字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新的资源配置方式,集中体现了信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制度创新的要求。2016年9月,中国首次将“数字经济”列为G20创新增长蓝图中的一项重要议题。对于传统制造业企业来说,数字经济不仅能够促进技术创新方面的正向整合,还能够催生商业模式的创新。与此同时,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均推出了各自的数字经济政策与行动计划:英国于2015年颁布了《数字经济战略(2015—2018)》,侧重于对数字文化创新的扶持和激励,为英国建设数字化强国确定了方向;日本于2009年制定了《2015年I-Japan战略》,着力于电子政务、智慧医疗、在线教育3个领域的重点应用,希望将数字技术融入生活;澳大利亚于2011年启动国家数字经济战略(NDES),涵盖至2020年时数字经济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设置并扶持重点方向,以此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美国2018年发布的《美国先进制造业领导力战略》中明确提到将大数据分析和先进的传感和控制技术应用于大量制造活动,从而促进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我国进入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对于企业而言,借助数字化转型与商业模式创新将加速新旧动能的转换,数字化转型也将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所以数字化转型与商业模式创新已经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和生存题,本课程将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整个过程做详细的解析。 本门课程从商业模式创新入手,突出客户需求、价值主张、渠道通路、盈利模式以及实现成功创业的内在逻辑,探索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路径。课程的特点在于,用生动的案例解释商业模式创新和创业相关知识,从而突出相关知识的应用性。【课程收益】1、了解数字化转型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2、了解数字化与商业模式创新给企业带来的好处;  3、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商业模式创新应该如何做以及什么时候做;  4、掌握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商业模式创新需要怎么做;  5、掌握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意见和建议; 6、学员将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商业现象,同时有助于学员反省自身,避免创业误区,做出正确选择,无论在就业或创业之路上都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自我。【课程特色】1.   课上采用案例式教学,通俗易懂,课下一对一辅导强化训练,学与练交叉进行强化记忆,你所要做的就是认真听,勤于问,乐于练。2.   清晰的知识结构,根据应用经验采用最优化授课模式。3.   内容充沛、详略得当,前后呼应。4.   讲师资历丰富,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5.   知识讲授+贴身案例+场景故事+互动讨论+现场演练+落地跟踪【课程对象】企业管理人员【课程时长】1天(6小时/天)【课程大纲】第一讲、什么是企业数字化转型1.数字经济时代已经来临2.新IT加持数字化势不可挡3.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第二讲、企业要不要做数字化转型,以及什么时候要做1.数字驱动力是经济形式的挑战显现2.数字驱动力是同行业内市场竞争加剧3.数字驱动力是企业运营的需要4.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会不会对所处行业带来新的机会?5.会不会有跨行业的组织利用数字化技术颠覆本行业?第三讲、企业在数字化转型需要做什么1.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就是重构1)控制了数据,控制了平台,就是控制了未来2.数字化转型的五个维度1)数字化指导产品研发2)数字化提升运营效率3)数字化连接客户与企业4)数字化更好的指导企业决策5)数字化为员工赋能3. 数字化转型从五个层次开展1)业务战略:管理层要完成数字化领导力转型,更新企业决策模式,使数据成为决策的关键因素2)业务流程:向用户开放,向供应链开放3)数据治理:制定一个基于价值的数据治理计划4)数据应用:数据加工厂的重要性5)关键基础架构:合理使用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四讲、企业在数字化转型需要怎么做1、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参考路径,主要包含四个阶段:1)数字化认知阶段:建立数字化转型思维2)数字化战略规划:找到方向,建立短期、中期、长期的目标3)数字化实施:开展行动,构建数字化能力4)数字化推进与反思第五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挑战 1. 短期收益和长期价值的抉择之痛 2. 业务与技术认知不同 3. 缺少拥有相关技能的人才 4. 组织能否适应变革 5. 放弃传统的管理模式不容易 6. 有限的预算如何支持数字化转型 7. 文化改变起来也不容易 第六讲、洞悉商业模式1、什么是商业模式2、商业模式定强弱3、商业模式实操三部曲4、数字化时代商业模式创新的三大趋势第七讲 商业模式创新及关键问题1、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2、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第八讲 打造实施商业模式创新的能力1、如何打造企业实施商业模式创新的能力?2、如何调动组织实施商业模式创新积极性3、调动组织实施商业模式创新积极性所涉及的若干问题研讨主题1、 开始数字化转型的时机 2、 采用颠覆式还是渐进式 3、 如何化解组织内部的阻力 
• 刘晖:政务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发展及趋势
【课程背景】新时期,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进入“快车道”,随着“放管服”改革的全面推进,在“信息惠民工程”“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等推动下,逐步破除了制约企业经营和群众办事的体制机制障碍,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打通了各级政府部门信息壁垒、提升了服务效率,初步解决了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政府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党的十九大之后,我国党政机构网络信息化建设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将更加明确更加具体,其中“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核心内涵,“建设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智能强国”是新要求,“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全面融合”是新趋势,与此同时,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法制化、智能化水平还亟待加强,加速打破信息孤岛、破除政务数据共享瓶颈还在探索过程中,国内政府信息化建设已经迈入了新阶段、新发展、新征程。【课程特色】1.   课上采用案例式教学,通俗易懂,课下一对一辅导强化训练,学与练交叉进行强化记忆,你所要做的就是认真听,勤于问,乐于练。2.   清晰的知识结构,根据应用经验采用最优化授课模式。3.   内容充沛、详略得当,前后呼应。4.   讲师资历丰富,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5.   知识讲授+贴身案例+场景故事+互动讨论+现场演练+落地跟踪【课程收益】以培训学员需求为前提,“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其中,针对“政务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综合运用理论授课、现场教学、结构化研讨等多种教学方式,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及***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举办的第九次集体学习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网站域名管理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府网站发展指引》《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等新时期指导、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结合培训单位需求,强化新时期政府系统领导干部学网、懂网、用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履职能力以及善于利用互联网加强政民互动的服务能力,引导领导干部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开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务的关系,不断提高对互联网发展规律的把握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并且充分利用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上的研究成果,加强政企产学研深度合作,促进政府信息化建设以及治理现代化进程,加快“数字中国”建设。【课程对象】相关人员【课程时间】2天【课程大纲】第一讲:互联网+政务服务我国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互联网+电子智慧政务服务及趋势互联网+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创新智慧城市背景下的电子政务转型大数据下的电子政务与智慧民生政府信息化建设与校企合作政务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与政务服务标准化打破信息壁垒和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开放共享“政务钉钉”的管理与应用提升政府网站绩效水平的发展策略政务网站、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的运营发展与与舆情管理第二讲:政府信息化服务能力提升“最多跑一次”改革与政府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博弈论视野下政府系统干部管理理念创新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政府智能化、一体化服务能力信息管理部门高精尖人才储备池与人才梯队建设政务信息部负责人技术创新和领导力赋能造就卓越第三讲:政府治理现代化政府治理现代化:从碎片政府到整体政府新时期社会保障与社会和谐的发展公共数据资源整合与“最多跑一次”: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政府创新服务与发展信息化背景下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的创新理念智慧城市建设与政府治理创新第四讲:“数字中国”建设大数据、物联网与国家战略“互联网+”时代下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大数据时代信息系统建设与技术新发展云计算时代的数据创新及应用网络空间管控及问题研究新形势下互联网安全建设人工智能 未来已来移动通信发展及其物联网应用大数据与智慧视频监控无人机的变革与未来第五讲:案例解析党政机构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路径和实践经验建设“数字政府”的“用户思维”从线下“面对面”到线上“键对键”——人民的“数字获得感”信息化政务服务与政府数字化转型项目清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最多跑一次”改革智能化城市管理与智慧政府第六讲:综合素能提升当前世界格局与中国对外战略布局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环境、趋势和发展对策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思维党务干部的管理沟通智慧 ——有效信息沟通之策互联网时代心智模式更迭和管理决策重塑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处理与网络舆情处理

添加企业微信

1V1服务,高效匹配老师
欢迎各种培训合作扫码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