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企业培训,当然要找对好讲师!合作联系

鲁志刚:质量管理培训

鲁志刚老师鲁志刚 注册讲师 204查看

课程概要

培训时长 : 1天

课程价格 :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课程分类 : 品质管理

课程编号 : 21943

面议联系老师

适用对象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包括中高层领导、生产部门经理、质量部门经理等;在生产、质量、研发等部门需要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工程师和技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在当今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质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在质量管理方面可能存在以下痛点:

1. 质量意识薄弱:在很多组织中,员工的质量意识普遍较低,缺乏对质量管理的认识和重视。这种意识的存在可能导致员工不重视工作质量,进而影响到整个组织的质量管理效果。因此,需要通过质量意识教育来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增强其对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

2. 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和保障,但是很多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缺陷,或者根本没有建立起来。这种情况下,员工没有明确的职责和权限,导致质量问题难以追溯和解决。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员工的职责和权限,实现对质量管理的全面覆盖。

3. 质量异常管理不足: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质量异常,如生产出的产品不符合标准、生产设备出现故障等。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异常,可能会对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质量异常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分析、处理和预防各种异常情况。

4. 质量成本管理不合理:质量管理不仅仅是关注产品的质量,还需要考虑成本的因素。如果质量成本过高,可能会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因此,需要对质量成本进行合理的管理和分析,找出质量成本的最佳平衡点,实现质量与成本的有机统一。

5. 质量改进管理不足:质量管理不仅要求发现问题后及时改正,还需要通过不断的改进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如果没有建立有效的质量改进管理机制,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反复出现,无法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因此,需要建立明确的质量改进流程和规范,鼓励员工积极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持续优化质量管理过程。

6. 综合质量分析不够:通过综合质量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各环节的质量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如果缺乏综合质量分析,可能会使得质量管理变得被动和片面。因此,需要运用各种统计技术和工具进行综合质量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质量问题。

7. 质量文档管理混乱:质量文档是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和记录,如果管理混乱可能导致重要数据的丢失或错误记录。这将对质量管理产生负面影响,难以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因此,需要对质量文档进行规范的管理和维护,确保文档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一致性。

8. 实验室管理不规范:实验室是进行产品质量检测和分析的重要场所之一,如果管理不规范可能导致检测结果的不准确和不可靠。这将对产品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到企业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因此,需要对实验室进行规范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实验室设备和人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开展质量培训不仅是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也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课程收益:

  • 增强质量意识,理解质量对企业、对个人的意义和作用,明确自己的质量责任和使命;
  • 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和运行,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 学会对质量异常进行管理和改进,掌握质量改进的方法和工具,解决实际工作中的质量问题;
  • 掌握质量成本的管理方法,实现质量成本的有效控制和优化;
  • 了解质量文档管理的基本规范和方法,能够准确记录和整理质量文档;
  • 熟悉实验室管理的基本规范和方法,能够合理规划和管理实验室的各项业务。

授课风格:

  • 专业性:鲁老师丰富的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能够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 易懂性:能够将复杂、抽象的概念和知识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使学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 互动性: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员的思维和兴趣。
  • 实效性:注重结合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通过具体案例和实践操作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员的实际应用能力。
  • 激发性: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员思考,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课程时间:1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

1).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包括中高层领导、生产部门经理、质量部门经理等;

2). 在生产、质量、研发等部门需要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课程方式:课程讲授50%,实践演练、案例分析及小组研讨50%

课程大纲

一、质量意识教育

1. 质量的概念及定义

狭义的质量是指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是满足顾客需求的特征和特性。

广义的质量则拓展到过程质量和体系质量,包括满足顾客需求的整个过程。

质量不仅是产品或服务本身,更是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和过程。

2. 质量在组织中的重要性

优质的产品或服务可以帮助组织赢得更多的客户

提高市场占有率

降低因质量问题带来的退货、维修等成本

提升组织的形象和声誉,增强组织的竞争力。

质量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3. 质量法律、法规及标准介绍

ISO9001

《产品质量法》

《标准化法》

4. 质量对组织、员工和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质量对于组织来说,可以提升组织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员工来说,优质的产品或服务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和职业发展前景,

对于社会来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有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生活水平,

5. 质量责任及质量意识的提升

领导层要制定明确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并传递给员工。

管理层要制定科学的质量计划和实施方案,并监督执行情况。

基层员工要严格遵守质量标准和要求,保证生产出符合标准的产品或提供优质的服务。

组织还应通过培训、宣传等多种手段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让他们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并形成良好的质量习惯。

二、质量管理培训

1. 质量异常管理

1) 质量异常的识别与报告

  • 质量异常的识别通过日常工作中的观察和检测来实现
  • 工作人员需要了解产品质量标准、生产过程和设备等方面的知识,以便能够准确地判断和识别质量异常。
  • 一旦识别出质量异常,工作人员需要立即报告给相关部门或领导。报告应该清晰明了,包括异常的具体情况、发生的地点和时间、可能的影响等。报告可以通过口头、电话、邮件、书面报告等方式进行。

2) 质量异常的处理流程与效果评估

  • a. 初步调查
  • b. 原因分析
  • c. 制定纠正措施
  • d. 实施纠正措施
  • e. 跟踪和验证
  • f. 效果评估

3) 建立质量异常档案及案例分析

  • 质量异常档案中应该记录每个质量异常的详细信息,包括异常的描述、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报告人、处理流程、原因分析、纠正措施、效果评估等。

2. 质量成本管理

1) 内部质量失效成本的计算与分析(返工成本、废品损失、停工损失、质量检测费用等,这些费用往往直接与生产过程相关。)

  • a. 明确返工成本的计算:返工成本应包括重新加工、修理或更换有缺陷的零件或产品所花费的成本。这包括人工成本、材料成本以及因此产生的其他相关成本。
  • b. 废品损失的计算:废品成本应包括由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而报废的零件或产品的成本。除了原材料成本,还应考虑人工成本、设备折旧等。
  • c. 停工损失的计算:停工损失应包括由于质量问题导致的生产线停工所损失的成本。这包括直接的人工成本、设备折旧以及由此产生的间接费用。
  • d. 质量检测费用的计算:质量检测费用应包括进行质量检测所需的设备折旧、人工成本以及其他相关的间接费用。

2) 外部质量失效成本的计算与分析(客户投诉处理费用、退货损失、维修费用、索赔费用等,这些费用往往在产品交付给客户后产生)

  • a. 明确客户投诉处理费用的计算:客户投诉费用应包括处理客户投诉所需花费的人工成本和差旅费用等。
  • b. 退货损失的计算:退货损失应包括客户因质量问题退货的产品成本、运输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的间接费用。
  • c. 维修费用的计算:维修费用应包括对有质量问题的产品进行维修所需花费的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等。
  • d. 索赔费用的计算:索赔费用应包括对因产品质量问题给客户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的费用。

3)质量成本管理与优化策略

  • a. 建立和完善质量成本控制体系
  • b. 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
  • c. 强化质量检测和监控
  • d. 优化生产流程和产品设计
  • e. 引入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技术
  • f.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3. 质量改进管理

1)质量改进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 在既定的目标下,通过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增强员工培训、提升设备性能等手段,使得产品的质量、服务水平以及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 质量改进的方法:PDCA循环、六西格玛、5S法等

2)质量改进的实施流程与工具

  • 质量改进的实施流程步骤:明确改进目标、收集数据、分析问题、制定改进方案、实施改进、检查改进效果。
  • 工具:柱状图、饼图、流程图、鱼骨图、因果图等。

3)质量改进的评估与持续改进

  • 评估通过收集和分析各种数据和反馈来完成
  • 持续改进的过程步骤:确认改进需求、制定改进计划、执行改进活动、检查改进效果以及分享改进经验。这个过程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质量改进的持续进行,不断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4. 综合质量分析

1) 综合质量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 综合质量分析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解决方案,并实施改进措施。
  • 综合质量分析的步骤:明确分析目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制定改进方案、实施改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运用各种质量工具和统计方法,例如:因果图、流程图、PDCA循环、六西格玛等。

2) 质量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 质量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分类、整理和清洗,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 分析数据运用各种统计工具和模型,例如:直方图、控制图、因果图等,可以深入理解数据背后的质量问题。通过分析数据,可以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为改进方案提供依据。

3)多维分析模型的应用与展示

  • 关联模型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各个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例如:因果图和关联图。
  • 预测模型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未来的质量趋势和发展方向,例如:线性回归模型和非线性模型。
  • 分类模型可以帮助人们将数据分成不同的类别,例如:决策树和随机森林。

5. 质量文档管理

1)质量文档的分类与组织

  • 质量文档可以根据其性质和应用领域分为多种类型,例如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记录、质量检测报告、质量问题报告等等。每种类型的文档都有其特定的内容和格式,以满足公司内部和外部的需求。
  • 对于文档的组织,采用分类管理和分阶段管理。

2)质量文档的检验规范与记录

  • 质量文档的检验规范包括文档的完整性、准确性、规范性等方面的要求。检验规范应该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以便于检查人员能够准确判断文档的质量水平。
  • 质量文档的记录是指在文档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和信息的记录,例如检测数据、审核意见、修改记录等。

3)质量文档的安全性与一致性管理

  • 质量文档的安全性必须采取加密、授权访问等措施,以确保文档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 一致性管理是指在文档的更新、修改和升级过程中,确保文档之间的一致性和关联性。

6.质量管理案例分享

三、实验室管理

1. 计量器具台账管理

1) 计量器具的分类与标识

  • 根据器具的使用用途、精度要求、使用频率等因素进行分类,并赋予相应的标识,以便于管理和使用。

2)计量器具台账的建立与更新

  • 建立台账是为了方便追踪和管理器具的分布、使用和检定情况。台账应该包括| 序号 | 器具名称 | 型号 | 精度等级 | 编号 | 生产厂家 | 使用部门 | 检定状态 | 备注 |等信息,并定期根据器具的变化情况进行更新。
  • 进行台账的建立和更新步骤

•      a. 收集器具信息

•      b. 制定器具目录

•      c. 定期更新台账

•      d. 建立电子台账

•      e. 定期审查

•      f. 存档备案

2. 检定管理

1) 检定的概念与流程

  • 检定是保证计量器具量值准确的重要手段,包括定期检定、定点检定、定项检定等。检定的流程包括申请、受理、检测、出具证书等环节。

2) 检定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 制定检定计划需要考虑器具的使用频率、精度要求、法定检定周期等因素,并按照计划进行实施。

*3)检定记录与报告的管理

  • 检定记录应该详细记录检测数据、检测结果等信息,并形成相应的报告。

3. 状态管理

1)设备状态的标识与分类

  • 根据设备的运行状态,可以分为正常状态、维修状态和停用状态等,并对每种状态进行标识。

2)设备状态的检查与维护

  •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包括设备的运行状态、工作精度等,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维护保养。

3)设备状态的跟踪与报告

  • 建立设备状态的跟踪机制,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和异常情况,并形成相应的报告。

4. 计量资料库管理

1)计量资料库的建立与维护

  • 建立计量资料库需要考虑资料的内容、分类、存储方式等因素,并定期进行备份和维护,以保证资料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资料库的检索与使用管理

  • 制定资料检索和管理规范,以便于员工了解如何检索和使用这些资料,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5. 其他实验室管理业务

1)化学品管理及安全措施

  • 对于实验室中使用的化学品进行分类、标识和管理,
  • 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以防止化学品泄漏或污染环境。
  • 同时对于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也要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

2)留样品的存储与处置管理

  • 对于实验室中的留样品进行分类、标识和管理,并制定相应的存储和处置管理制度,以防止样品损坏或变质。
  • 样品的处置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6.实验室管理案例分享

结束:课程总结与现场互动交流

鲁志刚老师的其他课程

• 鲁志刚:质量管理
课程背景:二战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科技的进步,企业对于产品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这个时期,质量管理的方法和工具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同时,一些国际标准组织,如ISO,开始制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进一步推动了质量管理的发展。质量管理课程培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质量管理作为生产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而企业在品质管理方面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1.  质量问题频发:制造型企业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质量问题,导致产品不合格、客户投诉等问题,影响了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份额。2.  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常常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导致问题持续存在,增加了质量风险和成本。3.  缺乏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企业缺乏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缺乏协同,难以实现全面质量管理。4.  员工质量意识不足:企业员工对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必要的质量意识和技能,影响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5.  供应链管理不善:企业对供应商的管理不善,导致原材料、零部件的质量不稳定,影响了企业的生产和销售。6.  生产效率低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导致生产周期过长、生产成本过高,无法满足客户需求。……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和工具,改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课程收益:■提高员工质量意识,更加关注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从而减少质量问题和客户投诉;■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全面质量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不必要的操作,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控制,减少产品不合格率;■降低质量成本,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降低质量成本和维修成本;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课程对象:企业从事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工作的质量及生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课程方式:课程讲授50%,实践演练、案例分析及小组研讨50%课程大纲导入:质量发展概述及质量发展史1. 质量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2. 质量管理的演变历程(质量检验→统计质量→全面质量)代表人物及其贡献:1)统计质量控制之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2)质量管理之父:爱德华·戴明(Edward Deming)3)质量宗师:菲利浦·克劳士比(Philip B.  Crosby)4)质量管理三部曲:约瑟夫·朱兰(Joseph M.  Juran)第一讲:认识质量管理一、质量管理的定义二、质量管理的原则原则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原则二:领导作用原则三:全员参与原则四:过程方法原则五:系统管理原则六:持续改进原则七:以事实为决策依据原则八:以审核为工具三、质量管理的结构1. 质量策划2. 质量控制3. 质量保证4. 质量改进第二讲:质量管理的五大板块第一板块:质量策略1. 明确组织的质量方针与目标2. 分析市场质量需求和竞争对手质量水平3. 确定组织的质量标准和要求4. 制定实现质量目标和要求的行动计划第二板块:质量规划1. 制定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2. 确定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方面的具体措施3. 建立质量检测和评估系统4. 确定质量培训计划第三板块:质量保证1. 政策2. 制度3. 流程4. 规范第四板块:质量控制1. 检测与记录质量活动结果2. 评估绩效和建议必要变更第五板块:质量改进与优化1. 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控制流程2. 持续监测和分析质量数据3. 提高员工对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第三讲:质量管理的工具与方法一、统计的三大工具1. 统计过程控制(SPC)2. 变量管理(Six Sigma)3. 假设检验案例分享:某电子企业SPC、变量管理及假设检验工具应用二、工程的三大方法1. FME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2. PDCA(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循环3. 5W1H分析法案例分享:某电梯企业课程改善中FMEA、PDCA及5W1H改善三、其他工具与技术1. 流程图与流程优化2. 因果图与问题分析3. 优先矩阵与优先排序案例分享:某家电企业流程图、因果图及优先矩阵第四讲:质量管理的实践与应用一、供应商品质管理1. 供应商选择与评估需考虑因素:考虑供应商的信誉、资质、质量保证能力等因素2. 供应商质量保证需考虑因素:质量控制程序、质量检验流程、质量改进机制等3. 供应商质量控制需考虑因素:样检验、全数检验、过程控制、质量数据分析等。4. 供应商质量改进需考虑因素:产品、服务质量、质量成本、维修成本二、来料品质控制1. 来料检验2. 不合格品处理3. 质量问题的反馈案例分享:某电子企业来料品质控制三、过程品质控制1. 首件检验2. 巡回检验3. 末件检验4. 质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5. 不合格品处理6. 质量改进案例分享:某家电组装公司过程品质控制案例分享四、出货品质管理1. 质量检验2. 不合格品处理3. 质量数据和收集和分析4. 质量保证5. 出货前的准备案例分享:某五金公司出货品质控制五、客诉品质管理(六步)第一步:客记投诉的接收第二步:投诉分析第三步:调查和检测第四步:采取措施第五步:跟踪和验证第六步:总结与改进案例分享:某机加工公司客诉品质控制质量管理的扩展:1. 国际质量管理标准(如ISO9001等)的介绍与应用2. 质量管理软件(如Minitab等)的介绍与操作3. 质量管理前沿话题的探讨与展望培训结束:课程总结与现场互动交流
• 鲁志刚:优秀班组长管理能力提升
课程背景:在当今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企业想要保持竞争力,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就必须发挥每一位员工的作用。而班组长作为企业生产中的重要力量,其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班组成员的工作状态和企业的整体运营。因此,我们为什么要开展班组长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呢?首先,班组长作为基层管理者,需要在生产现场对班组成员进行指导、协调和管理。他们的工作状态和领导能力直接关系到班组的工作效率、质量安全和员工士气。其次,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新技术的不断引入,班组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此外,班组长作为基层管理者,其领导能力和影响力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员工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开展班组长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发展价值,可以帮助班组长更好地发挥领导作用,提高班组的管理水平和整体绩效,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员工职业成长。课程收益:角色认知:清晰认知自己的角色和职责,明确在企业管理中的定位和作用日常管理:掌握有效地组织班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技巧工作教导:掌握有效地培养员工,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和工作能力工作改善:掌握流程优化、效率提升、质量改进等方面的技巧人员管理:掌握人员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建立良好的团队关系有效沟通:掌握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促进信息共享和协作配合,增强班组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识,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课程时间:2天1晚课程对象:生产一线的直接指挥者和组织者,包括生产一线主管、班组长等课程方式:课程讲授50%,实践演练、案例分析及小组研讨50%课程大纲一.班组长的职责与定位1. 角色认知:2. 职责分析:3. 定位:二.班组长工作流程梳理1. 班组长日常工作内容及流程:2. 班组长工作计划的制定与执行:3. 班组长工作总结与反馈:三.PDCA工作中的运用1. PDCA循环的概述: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行动(Act)2. PDCA循环在班组长工作中的运用:(1) 计划阶段:班组长需要分析班组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识别关键问题和风险,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措施。同时,班组长还需要明确员工的工作职责和任务,确保工作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2) 执行阶段:班组长需要组织和指导班组成员按照计划执行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班组长需要密切关注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工作按时完成。(3) 检查阶段:班组长需要对班组的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分析工作进展情况,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同时,班组长还需要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听取领导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改进工作。(4) 行动阶段:班组长需要对检查阶段发现的问题进行改进和调整,并对工作计划进行修订和完善。同时,班组长还需要及时解决员工反映的问题,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3. 如何持续改进班组工作:(1) 关注员工反馈:(2) 数据分析:(3) 参与交流:(4) 持续学习:四.如何开好早晚会(班组会)1. 早晚会的意义与目的:2. 有效早晚会的组织与实施:(1) 确定会议时间和地点:(2) 确定会议议程和内容:(3) 安排与会人员:(4) 主持会议:(5) 记录会议内容和结果:3. 早晚会中问题的发现与解决:(1) 听取员工意见和建议:(2) 分析问题原因并制定措施:(3) 跟踪落实情况并确保效果:五.新生代员工的管理、沟通方式1. 新生代员工的特征分析:(1) 价值观多元化:(2) 学习能力较强:(3) 沟通方式多样化:(4) 职业观念变化:2. 针对新生代员工的沟通技巧:(1) 使用共同语言:(2) 尊重多元价值观:(3) 强调沟通的互动性:(4)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5) 注重肯定和激励:3. 管理新生代员工的策略与方法:(1) 提供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2) 制定灵活的工作时间安排:(3) 提供培训和教育机会:(4) 鼓励团队合作和创新:(5) 制定明确的奖惩制度:六.辅导下属、工作教导、工作分配1. 如何有效辅导下属(1) 设立明确目标:(2)提供反馈:。(3) 了解个人优势和弱点:(4) 提供学习机会:(5) 鼓励团队合作:(6) 激发积极性:(7) 建立信任关系:2. 工作教导的方法与技巧(1) 制定计划:(2) 定期指导:(3) 在职培训:(4) 给予激励:(5) 评估成果:(6) 提供支持:(7) 鼓励创新:3. 合理的工作分配与安排(1) 了解员工的能力:(2) 分配任务时要明确:(3)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4) 提供必要的资源:(5) 鼓励团队合作:七.冲突管理、问题解决1. 冲突的来源与影响冲突是在工作场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可以来自各种不同的因素,例如工作分配不均、目标不一致、沟通不畅、个性冲突等。冲突如果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可能会对团队士气、工作效率和员工满意度产生负面影响。2. 冲突管理的方法与技巧(1) 主动倾听:(2) 保持冷静:(3) 寻求共识:(4) 使用调解:(5) 及时行动:(6) 跟踪结果:3. 问题的识别与解决流程(1) 发现问题:(2) 评估问题:(3) 记录问题:(4) 解决问题:(5) 总结经验:八.前期收集问题、现场讨论分析、指导示范、引导改善、模拟演练1. 问题收集与分析的重要性2. 问题解决的步骤与方法(1) 问题描述:(2) 重要性评估:(3) 问题分析:(4) 制定解决方案:(5) 实施解决方案:(6) 效果评估:3. 通过模拟演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1) 确定模拟演练的场景:(2) 组建模拟演练小组:(3)进行模拟演练:九.沟通技巧、重点(向上、平级、向下) 1. 向上沟通:如何与上级领导有效沟通(1) 了解上级领导:(2) 清晰、简洁地表达:(3) 做好准备:(4) 尊重上级领导:2. 平级沟通:如何与其他部门协同合作(1) 开放的心态:(2) 合作的态度:(3)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4) 及时反馈:3. 向下沟通:如何与下属员工开展有效沟通(1) 建立信任:(2) 清晰、明确地表达:(3) 积极倾听:(4) 鼓励和激励:十.团队管理、正向激励、非物质激励    1. 团队管理的原则与方法(1) 明确目标:(2) 沟通与协作:(3) 激励与支持:(4) 反馈与调整:2. 正向激励的运用与效果(1) 奖励机制:(2) 表扬与认可:(3) 培训与发展:3. 非物质激励的手段与实施(1) 工作挑战:(2) 职业发展:(3) 工作环境改善(4) 员工关怀:十一.组长心态调整,正向积极,自我赋能1. 组长心态对工作的影响组长的心态对整个团队的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组长的情绪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如果组长心态消极,可能会导致团队气氛沉闷,缺乏创新和活力,进而影响团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相反,如果组长心态积极向上,那么他能够更好地带动团队成员,激发团队的创新能力和潜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2. 如何保持正向积极的心态(1) 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2) 学会自我调节。(3) 关注团队成员的需求和感受。3. 自我赋能的方法与途径(1) 确立明确的工作目标。(2) 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3)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4) 学会自我激励和自我肯定。十二.课程总结与沟通交流
• 鲁志刚:研发降本之VAVE工具与管理思想
课程背景:VAVE课程(Value Analysis and Value Engineering)是一种系统化的方法论,旨在帮助企业通过分析和优化产品或服务来提高其价值。VAVE课程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最初用于军事项目。在20世纪60年代,VAVE方法论逐渐普及并应用于商业领域。如今,VAVE已成为一种被广泛接受的价值分析工具,用于提高产品或服务的价值,降低成本并提高市场竞争力。课程收益:了解VAVE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技巧。掌握如何通过VAVE进行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分析和优化。学习如何将VAVE应用于实际项目中,提高项目的价值。了解如何与团队合作,共同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增强个人的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全面了解产品设计指南授课风格:专业性:鲁老师丰富的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能够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易懂性:能够将复杂、抽象的概念和知识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使学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互动性: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员的思维和兴趣。实效性:注重结合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通过具体案例和实践操作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员的实际应用能力。激发性: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员思考,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课程对象:企业管理者、项目经理、产品设计师和开发人员、销售和市场营销人员、供应链管理人员课程方式:课程讲授50%,实践演练、案例分析及小组研讨50%课程大纲一、VAVE的定义VAVE的定义VA和VE的区别VE分类VE公式提高VE价值的选择方式VE同其他改善手法的区别二、VAVE的诞生及发展VE的诞生L.D.Miles在日本演讲VE在日本的发展日本价值工程协会开展的活动三、VAVE的思考角度以顾客为出发点考虑以功能为出发点考虑尊重各类提案组织团队讨论以价值为导向四、VAVE的活动导入VE的投入Topdown导入分工明确,指定担当首先,先实行起五、VAVE活动的推进VE活动步骤提问推进方式选定对象功能分析功能评价作成改善提案提出提案及实施六、产品设计指南减少零件数量考察每个零件,考虑去除每个零件的可能性把相邻的零件合并成一个零件把相似的零件合并成一个零件把对称的零件合并成一个零件避免过于稳健的设计合理选用零件制造工艺,设计多功能的零件去除标签使用全新技术减少紧固件的数量和类型使用同一种类型的紧固件使用卡扣、折边等代替紧固件避免分散的紧固件设计使用自攻螺钉代替机械螺钉把螺钉和螺母作为最后的选择零件标准化常用零件标准库零件优先选用表标准零件三维数据库模块化产品设计设计一个稳定的基座稳定的基座金字塔式装配方式避免把大的零件置于小的零件上进行装配设计零件容易被抓取避免零件太小、太重、太滑、太黏、太热和太柔弱设计抓取特征避免零件的锋利边、角避免零件缠绕避免零件本身互相缠绕避免零件在装配过程中卡住减少零件装配方向零件装配方向越少越好最理想的零件装配方向从上至下装配是最理想的装配方向从侧面进行装配(前、后、左、右)是次理想的装配方向从下至上装配,是最差的装配方向设计导向特征导向特征的设计导向特征应该是装配最先接触点导向特征越大越好先定位后固定四周增加限位使用定位柱避免装配干涉避免零件在装配过程中发生干涉避免运动零件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干涉避免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发生干涉为辅助工具提供空间为重要零部件设计装配上位特征防止零件欠约束和过约束避免零件欠约束避免零件过约束宽松的零件公差要求设计合理的间隙简化产品装配关系使用定位特征使用点或线与平面配合防错的设计零件仅具有唯一正确的装配位置零件的防错设计特征越明显越好夸大零件的不相似处夸大零件的不对称性设计明显防错标识最后的选择:通过制程来防错改变或增添工具、工装改变加工步骤增加使用清单、模板或测量仪执行控制图表最完美的防错就是不必防错装配中的人机工程学避免视线受阻的装配避免装配操作受阻的装配避免操作人员(或消费者)受到伤害减少工具的使用种类,避免使用特殊的工具设计特征辅助产品的装配线缆的布局减少线缆的种类和数量合理的线缆布局对线缆进行保护对线缆的防错为线缆提供足够的空间七、课程总结与互动VAVE案例分享总结与互动

添加企业微信

1V1服务,高效匹配老师
欢迎各种培训合作扫码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