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通讯互联网行业基层管理者(如技术团队负责人、产品运营主管、区域市场经理)是技术落地与业务增长的核心枢纽,但常因管理常识不足陷入“需求爆炸”“跨部门协同低效”“迭代与稳定性的矛盾”等困境,导致项目延期、用户流失或技术债累积。
本课程聚焦行业特性,围绕管理概念、科学方法、管理态度与角色定位四大模块,结合5G部署、用户增长、产品敏捷迭代等场景案例,帮助管理者构建“技术驱动+用户导向”的双核管理能力,实现高效交付与团队创新力的持续提升。
课程收益
理解管理本质:掌握通讯互联网项目管理核心逻辑与协作机制;
塑造管理者思维:培养数据驱动的决策习惯与资源整合意识;
应用科学工具:学习OKR对齐、敏捷看板、用户增长漏斗等专属方法;
明确角色定位:厘清“技术推动者”与“业务桥梁”的双重职能;
输出实战模板:形成迭代计划表、跨部门协作清单等即用工具。
课程时间:1天,6小时/天
授课对象:通讯互联网行业基层管理者(技术TL、产品经理、区域运营负责人等)
授课方式:理论讲解15%+案例分析30%+角色扮演20%+工具演练30%+成果展示5%
课程大纲
一、管理概念:从代码到生态的认知升级
什么是通讯互联网管理?
工具:VUCA管理模型(波动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
互动体验:《一次失败的5G基站部署项目》
现象:运营商需求频繁变更、施工团队与研发团队冲突
本质:目标对齐与风险管理缺失
案例分析:某IoT项目因技术标准未统一导致设备兼容性故障
行业管理的核心目标
视频案例:《腾讯“用户增长北极星指标”的启示》
效率:资源利用(如服务器成本/DAU增长比)
效果:核心业务指标达成(如用户留存率)
可持续:技术架构扩展性与团队创新能力
实操演练:用“北极星指标”拆解当前业务痛点
成果输出:《目标对齐自检表》
二、管理态度:数据驱动与快速迭代的平衡
技术管理者的四大态度
工具:决策三棱镜(用户价值/技术可行性/商业成本)
案例分析:《“完美架构”陷阱:过度设计延误上线》
态度缺陷:技术理想主义忽视市场窗口期
后果:竞品抢先占领用户心智
高压下的敏捷决策
工具:MoSCoW优先级法(Must/Should/Could/Won't)
角色扮演:《突发流量峰值的应急方案选择》
场景:某直播平台因明星入驻导致服务器过载
决策要点:临时扩容成本 vs 用户体验损失
成果输出:《优先级决策矩阵模板》
三、科学管理:行业专属方法与工具
敏捷目标对齐与追踪
工具:OKR(目标与关键成果法)+ 迭代看板(Jira/Teambition模拟)
案例演示:《从年度战略到季度OKR拆解》
输入:公司战略“提升5G用户渗透率至30%”
转化:技术部(优化基站覆盖)、市场部(套餐推广)、产品部(APP功能迭代)
输出:带责任人的KR(关键成果)清单
实操演练:学员拆解“提升用户次日留存率”目标
成果输出:《OKR对齐模板》
跨部门协作与资源整合
工具:RACI矩阵(谁负责/谁批准/咨询谁/告知谁)
案例分析:《某云服务商推动“边缘计算”落地的协同困局》
冲突点:研发部重技术标准 vs 销售部重客户定制化
解决策略:建立联合项目组与定期同步会机制
实操演练:设计“智慧城市项目”跨部门协作框架
成果输出:《RACI协作清单》
四、角色定位:技术守门人与业务翻译官
基层管理者的双重角色
工具:角色双环模型(技术兜底者/需求过滤器)
互动体验:《产品经理与开发团队的“需求大战”》
技术兜底:评估需求合理性(如API调用频次对系统负载的影响)
需求过滤:将业务语言转化为技术语言(如“用户流畅体验”=响应时间<200ms)
案例分析:某短视频团队因需求池失控导致核心功能延期
角色转型实战路径
工具:T型能力矩阵(垂直技术深度+横向业务理解)
实操演练:《从开发组长到技术负责人的90天计划》
第1-30天:参与需求评审与资源规划会议
第31-60天:主导一次技术方案跨团队路演
第61-90天:独立完成高并发场景的技术攻坚
成果输出:《技术管理者能力发展路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