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率,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数字化技术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必然需求。2021年11月发布的《“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基于大数据分析挖掘算法、优化策略和可视化发展等技术,强化大数据在发电、输变电、配电、用电各环节的深度应用。
本次课程围绕“数字化赋能势在必行,新型电力系统的“新”的特点,数字化推进源网荷储一体融合的体现“等主要维度进行在双碳背景下,如何数字化推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进行探讨分享,望能为电网企业学员提前了解行业大趋势以及数字化背景下电网的发展动态,对电力工作开展有所启发。
学员收益:
l 厘清“源网荷储”的双向、多元、循环逻辑及实现路径;
l 明确”源、网、荷、储”之间关系及与传统电网模式的差异;
l 了解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及意义;
l 深刻理解如何以数字化驱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实践应用。
课程风格:
l 源于实战:课程内容来源企业实践经验,课程注重实战、实用、实效;
l 幽默风趣:课程氛围非常好,擅长用互动、故事、案例点燃培训现场;
l 逻辑性强:系统架构强,课程的逻辑性能够紧紧抓住每个听众的思维;
l 价值度高:课程内容经过市场实战打磨,讲解的工具均能够有效运用;
l 方法论新:紧扣时事+深层剖析+实操练习+视频案例+趣味互动+追本溯源
适合对象:能源电力企业中高管理者、项目管理者、班组长、基层骨干等。
课程时间:1天,6小时/天
课程大纲
导入:
1、2021年美国德克萨斯州遭遇罕见雪灾惹的新能源“祸”的争议
2、某大型企业的数字化实践案例
第一讲: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的背景
一、双碳战略目标的三大内涵
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需要
1. 能源行业排碳数据
2. 电力行业排碳比重
3. 电力对经济转型及国家发展的影响
4. 源网荷储多维生态协同
5. 综合能源服务本质
政策:2020年9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共同发布《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的指导意见》,首次对“综合能源服务”提出明确要求——“大力开展综合能源服务,推动源网荷储协同互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秸秆能源化利用”。
三、数字化对电网企业带来的核心变化
1. 电源时代——电网时代——用户时代
2. 思维变化
3. 商业模式变化
案例:“瑞幸”企业数字化应用案例
第二讲:新型电力系统中的“源网荷储”
一、新能源高比例接入
1.新能源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数据:2030年和2060年,我国新能源发电量占比
2.新能源结构新定义
二、柔性开放
1.特高压柔性直流技术让大电网柔性互联提升
2.源网荷储高度协同:配电网呈现交直流混合柔性电网与微电网等多种协同发展
3.智能微电网作为重要解决方案
案例:城市、工业园区、偏远地区
4.储能规模化
三、产消一体者增多,终端高度电气多元化
案例:工业、建筑、交通三大领域电气化水平
四、数字赋能
1.打通源网荷储
2.发电侧与用电侧
3.“电力+算力”
案例:尖峰负荷、售电用户市场、东数西算、碳犀牛
第三讲:新型电力系统中的“源网荷储”与传统系统的差异
一、系统内部差异
l 由高碳电力系统向深度低碳或零碳电力系统转变
l 由以机械电磁系统为主向以电力电子器件为主转变
l 由确定性可控连续电源向不确定性随机波动电源转变
l 由高转动惯量系统向弱转动惯量系统转变
二、 系统外部差异
l 通过广泛互联互通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演进
l 现代数字技术与传统电力技术深度融合,将使得电力系统发输配用等各领域、各环节整体智能化、互动化,虚拟电厂、抽水蓄能电站、多种形式的新型储能、电力辅助服务让电力调度和源网荷储互动更加灵活智能
l 安全智能可控技术手段成为交流电网与直流电网、电网和电源协调发展的关键保障
第四讲:“源网荷储”布局储能全场景应用案例
一、乌兰察布示范项目:全国首个“源网荷储”项目,全球规模最大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
二、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发展应用案例:湖北首个楼宇型综合智慧能源项目投用 “聪明医院”自动节能5%到10%
三、“源网荷储”赋能钢铁工业绿色发展
四、分布式光伏+多元储能+绿色微电网+新能源汽车
u 课程总结+学员分享+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