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背景
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人员正常的晋升,一批业绩突出、专业过硬、上级信任的骨干员工或基层主管被逐步提升到管理岗位上。毫无疑问,他们是业务能手,但正是这样出色的“业务能力”,可能成为他们走向管理的最大障碍:他们可能喜欢自己做,而不是驱动下属做;喜欢细致地指导下属,甚至以直接的“指令”,而不是基于下属能力基础的教导;他们或者过于严厉,坚信“严管是爱”的理念,或者过于舒缓,坚信“信任是最大的激励”,宽严如何适度,缺乏相应的技巧。
《卓越领导力提升》课程,参考管理大师彼得 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和美国兰德公司Charles H. Kepner和Benjamin B.Tregoe 博士《经理人KT理性思考法》,糅合了绩效改进之父Thomas F.Gilbert博士、哈佛大学教授John P.Kotter博士《权力基础与影响力》、学习型组织建设之父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的研究成果,结合中国职业经理人的管理现状和中国企业管理实际,开发完成。
二、适应状况
1、管理者不清楚从专业工作者到管理者,有什么不同,该如何转换。基本的角色管理意识缺失的时候,胜任能力和担当意识自然就无从谈起。
2、管理者习惯于单向下达目标(指标),而不是通过双向沟通,激发下级的目标承诺,更不善于通过目标的描述,激励下属的意愿。
3、管理者乐意于“被请教”,在自我满足的“快感”中,下属越来越不肯动脑,凡事碰到“麻烦”,就推给上级;管理者总是要疲于处理问题,更要命的是同样的问题常常重复出现。
4、管理者过分夸大“态度”的作用,迷信“态度决定成败”,特别是当员工绩效不达标时,总习惯于从“人”的层面找原因,而不是基于流程优化、工具改善、技能提升等“技控”层面,推动员工更好业绩的实现。
三、课程对象
1、带团队的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不带团队的基层员工、研发人员、策划人员等,不适合参加本课程。
2、课程采用“讲授—演练—分享—点评—改进”小班制训练法,为保证效果,学员人数建议为18人-36人,特殊情况下最多不超过50人,且需分组围坐,每组6-10人。
四、课程时间
一天,6小时/天。
五、课程特色
1、课程内容系统化:基于管理者的核心职责,设计系统化训练内容,各个部分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为系统化开展管理者训练,提供了完整解决方案。
2、训练方式多样化:强调现场训练效果,通过讲授、示范、案例分析、情境演练、现场作业、小组对抗等多种方式,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推动学员由“知”到“行”的转换。
3、课程服务专业化:课前调研收集案例,提取问题;课中以问题为导向,着力于解决问题;课后通过“MTP管理技能训练课后作业训练”,推动学员学以致用。
七、课程大纲
单元一、管理者的使命与领导力提升的途径
(90分钟)
一、管理的含义
1、管理的含义:通过他人并同他人一道实现组织的业绩目标
2、管理的三大核心要素:明确目标、整合资源、激励与控制
3、从科学管理到人本管理:管理演变的发展路径
二、管理者的核心任务
1、树立标准
2、整合资源
3、培育人才
4、引领变革
三、提升个人领导力的途径
1、承担责任——跟我上,而不是给我上
2、依靠团队——遇到难题时,敢于说“我不知道”
3、失败中学习——试错,容错,鼓励创新
4、树立权威——依靠个人权威,而不仅仅是职位权力
5、追问与反思——我该是谁;我该贡献什么
单元二、目标管理与计划执行
(120分钟)
一、定目标
1、目标是三种表现形式
2、目标定义的SMART原则
3、目标与子目标
4、责任与需求矩阵——从需求、责任到目标
5、目标分解过程——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
二、做决策
1、决策含义:做决定还是做选择
2、决策风格:你是风险规避者还是风险偏好者
3、决策模型:如何发挥集体的智慧
4、决策目标与决策标准:画竹之前,胸中必须先有“竹”
5、麦穗理论:如何确认最大的一支
6、KT问题分析法:把决策变成一门技术
三、追计划
1、明确计划目标
2、确定计划关键事项
3、分析风险与机会
4、让计划涵盖变化
单元三、整合团队的力量
(120分钟)
一、为什么强调团队式工作方式
1、管理解决的三个效率与团队工作方式的必然性
2、团队与群体的四大区别
3、分布式团队与团队柔性化管理
二、高绩效团队的特征
1、高度的目标认同
2、统一的价值观
3、明确的责任承诺
4、互相欣赏,互帮互助
5、团队荣誉感与高度的凝聚力
三、激发共同愿景的力量
1、管理与共享期望,激发愿景的力量
2、优化团队决策,激发团队承诺
3、明确权责关系,防止责任病毒感染
四、推动团队业绩成长
1、什么是团队业绩-成长模型
2、如何兼顾团队短期业绩与团队持续发展的关系
3、案例分析:卡特教练的“三把火”是如何烧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