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城乡统筹发展是指科学发展观中五个统筹(统筹区域发展;要统筹城乡发展;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要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中的一项内容,就是要制定好城乡改革规划和要点,更加注重农村的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主要矛盾,致力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破解“三农”难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课程时间:1天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城乡融合
1、城乡统筹定义
2、城乡统筹内涵和要求
A.三个重要关系:
- 城市与乡村区位关系
- 工业与农业产业关系
- 市民与农民关系
B.城乡区位要素统筹
- 城乡区位之间要素统筹
- 工农产业之间要素统筹
- 城乡居民之间要素合理配
- 城乡统筹目标
- 城乡发展统筹
- 经济发展
- 政治发展
- 社会发展
3、城乡统筹目标
案例一:武威市城乡统筹规划
- 区位条件优越
- 土地条件良好
- 光热风资源充沛
- 农业基础条件较好
- 文化旅游价值较高
- 人力资源充足
案例二:咸阳市城乡融合产业发展
- 区位条件
- 农业基础条件较好
- 产业构成
- 咸阳市城乡统筹总结与评价
第二部分:城乡统筹与城乡一体化
- 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分析
- 城乡统筹规划需要分层次进行
- 城乡一体化工作路径选择
- 按照点、线、面结合的思路,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布局
- 加快人口、产业和各类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
- 依托本地资源和产业特色,培育一批“特而强、小而美”的特色小镇
-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第三部分: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
(一)促进区域和城市群绿色发展。
- 建立健全区域和城市群绿色发展协调机制
- 充分发挥各城市比较优势
- 促进资源有效配置。
- 统筹区域、城市群和都市圈内大中小城市住房建设,与人口构成、产业结构相适应。
- 协同建设区域生态网络和绿道体系,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 推进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
- 建立保障有力的城市群综合立体交通等现代化设施网络体系。
(二)打造绿色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 以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
- 建立乡村建设评价机制
- 探索县域乡村发展路径
(三)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
-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 以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为目标
- 加强顶层设计
- 编制相关规划
- 建立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机制
- 统筹城市布局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
- 统筹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
- 统筹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系统推进重大工程项目
- 创新城乡建设管控和引导机制
- 确保一张蓝图实施不走样、不变形。
(四)建立城市体检评估制度。
- 建立健全“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城市体检评估制度
- 强化对相关规划实施情况和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 加强对相关规划实施的监督,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
(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 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城乡建设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 培育壮大一批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企业
- 充分发挥国家工程绿色低碳技术的支撑作用
- 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研究
- 系统布局一批支撑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研发项目,组织开展重大科技攻关
- 加大科技成果集成创新力度。
(六)推动美好环境共建共治共享。
总结:课程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