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部分企业先学到真知识!

李彩玉:国家最新《档案法实施条例》解读

李彩玉老师李彩玉 注册讲师 8查看

课程概要

培训时长 : 1天

课程价格 :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课程分类 : 法律法规

课程编号 : 41734

面议联系老师

适用对象

企业管理人员、专职档案管理者、兼职档案管理者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档案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近年来,我国档案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档案管理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通过法律手段加以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条例》的修订,正是对这一需求的积极回应。

2024年新修订的《档案法实施条例》与旧条例相比,更加注重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和规范化。新条例不仅明确了档案的定义、分类和管理原则,还细化了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鉴定、销毁等各个环节的操作规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条例加强了电子档案的管理要求,推动了档案数字化与信息化进程,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

本次课程将深入解读新条例的核心内容,帮助学员全面了解新条例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和要求。同时,结合档案管理实务操作,提升学员的档案管理能力,为推动我国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将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为单位和社会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课程收益:

1. 掌握新条例核心内容,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2. 深入了解档案管理实务,增强实操能力。

3. 适应信息化时代需求,推动档案数字化进程。

4. 强化档案安全意识,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5. 为档案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提升职业竞争力。

课程对象:

企业管理人员、专职档案管理者、兼职档案管理者

课程形式:

讲授法、讨论法、问答法、案例分析法

课程时间:

半天,6小时/天

课程大纲

开篇导入:引言

u 档案法的历史沿革与重要性

u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条例》2024年最新修订背景介绍

第一讲:档案法实施条例的核心内容与解读

一、档案的定义、分类与管理原则

1. 档案的法定定义与范围

2. 档案的分类体系

3. 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二、档案的收集、整理与保管

1. 档案的收集范围与方式

2. 档案的整理与编目

3. 档案的保管设施与措施

三、档案的利用与开放

1. 档案利用的原则与方式

2. 档案开放的条件与程序

3. 档案利用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四、档案的鉴定、销毁与移交

1. 档案的鉴定标准与程序

2. 档案的销毁原则与操作

3. 档案的移交与接收规定

五、法律责任与监督

1. 违反档案法的法律责任

2. 档案工作的监督与检查

3. 档案管理中的风险防范

第二讲:档案管理实务操作

一、档案管理系统的建立与运行

1. 档案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

2. 档案管理系统的操作流程

3. 档案管理系统的优化与升级

二、电子档案的管理

1. 电子档案的特点与要求

2. 电子档案的存储与备份

3. 电子档案的安全与保密

三、档案数字化与信息化

1. 档案数字化的意义与步骤

2. 档案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3. 档案信息的共享与利用

第四讲: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一、档案管理典型案例剖析

1. 成功案例分享

2. 失败案例分析与教训

二、档案管理实务操作演练

1. 档案收集、整理、保管的实际操作

2. 档案利用、开放、鉴定、销毁的模拟练习

课程总结与展望

l 课程学习总结

l 档案管理发展趋势与未来挑战

l 学员互动与问题解答

李彩玉老师的其他课程

• 李彩玉:国家最新《档案法》解读
课程背景 2020年6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国家主席***签署第四十七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档案法1988年1月1日施行以来的首次修订,有助于进一步发挥档案和档案工作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作用,为新时代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档案管理工作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基础管理工作的重要体现。在此新形势下,为帮助各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办公室、人力资源部门、党委办公室、综合档案室的领导和档案管理人员充分认识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价值,全面了解人事档案管理的政策依据,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课程结构模型: 课程赠送工具: 《档案法》解读文件 课程收益: 1、了解新《档案法》最新法规要求,提升档案管理的意识; 2、了解档案的诞生与发展史,对档案法有了更全面的认知; 3、掌握新档案法修订的主要内容,加强对档案工作的管理; 4、掌握新档案法修订的亮点内容,更好的推动档案的管理; 课程形式: 讲授法、讨论法、问答法、案例分析法 课程时间: 半天,6小时/天 课程大纲 第一讲:《档案法》修订的背景和意义 1、什么是档案法 2、档案法修订背景 3、《档案法》修订的重大意义 第二讲:《档案法》的诞生与发展 1、1987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2、1996年7月5日,《关于修改的决定》 3、2020年6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第三讲:《档案法》修订的主要内容 1、理顺体制机制,有利于为全国档案工作有效开展集聚新优势 2、健全制度设计,有利于推进档案管理提质增效 3、加大开放力度,有利于提升档案服务便利性和覆盖面 4、构建安全管理体系,有利于筑牢档案资源安全新防线 5、推动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开辟档案管理现代化新路径 6、强化监督检查,有利于为细化落实法律责任明确新举措 第四讲:新旧《档案法》总体框架对比 新增了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监督检查两个专章。 第五讲:新《档案法》修订的亮点 1、档案形成满25年应向社会开放 2、鼓励传统档案载体数字化 3、加强监督严格法律责任 第六讲:新《档案法》逐条解读 1、第一章 总则 2、第二章 档案机构及其职责 3、第三章 档案的管理 4、第四章 档案的利用和公布 5、第五章 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6、第六章 监督检查 7、第七章 法律责任 8、第八章 附则
• 李彩玉:国有企业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技能实战
课程背景: 企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比如人事档案,它记载着人才成长的全部内容,对员工的升迁、待遇、福利、退休等方方面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事档案是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了解人事档案政策依据,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能够更清晰了掌握人才发展的每个阶段的重要事项,还可以为企业人才选拔与晋升提供有力的依据。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尤其是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掌握人事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实操方法、观念变革、制度创新、政策解读、信息化建设、专项审核等方面,还需要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课程结合国有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特点,从档案管理理论上提高学员对于档案管理的认识和重视,加强档案管理的范围及规范档案管理的流程,并给出档案管理的要求和管理方法。结合企业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需要处理的档案,进行模拟,对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的进行攻关。提高学员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收益: u 从理论的高度让学员全面的认识档案管理; u 结合企业实际让学员了解档案管理重要性; u 运用现代管理技能提升学员档案管理技巧; u 通过1天的讲解,让学员掌握规范管理流程; u 教会学员正确的正确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课程时间: 1天,6小时/天 授课对象: 人力资源管理者、档案管理专职人员 授课方式: 讲解、课堂互动、案例、实操练习、工具 课程大纲 导入: 1、中国古代的档案管理 2、现代企业的档案管理 第一部分:认知篇——人事档案管理核心 开篇导入: 1、中国古代档案的演变(竹简、帛书、金石档案等) 2、现代企业档案的概念与重要性 一、人事档案管理的核心目的 1、评估绩效,激励人才 2、记录历程,见证成长 3、保障权益,规避风险 4、传承文化,凝聚人心 5、优化配置,提升效率 二、做好人事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 1、真实准确 2、完整全面 3、规范统一 4、安全保密 5、及时更新 6、便捷高效 三、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 1、数字化与信息化融合 2、云端存储与移动办公 3、智能化管理与决策支持 4、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 四、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 1、专业知识与技能 2、责任心与职业道德 3、沟通协调能力 五、认识人事档案 1、人事档案的定义 2、人事档案的四大特点(机密性、现实性、真实性、动态性) 案例分析:广西在编人员档案丢失事件 第二部分:流程篇——如何做好人事档案管理 一、人事档案的管理体制 1、集中统一与分级负责 2、不同类型人员档案的管理主体 3、人事档案工作机构的设置 4、组织架构与人员配置 二、人事档案的内容 1、在职人员档案 2、离退休人员档案 三、企业职工人事档案材料的具体分类 政策:干部人事档案的归档范围 依据《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详细解读各类归档材料 四、人事档案的收集渠道 1、组织、人事、劳动等部门 2、党团组织、纪检、监察、公安等部门 3、科技、业务、培训部门 五、人事档案的鉴别 1、鉴别原则 2、鉴别的内容和方法 案例分析:王娜娜被冒名顶替事件 3、剔除材料的处理 4、转出、销毁、退回、留存 六、人事档案材料的审核 1、审核内容与要求 2、干部人事档案收集归档要求 政策:重点解读《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中的相关条款 七、人事档案的转递 1、转递工作的要求、方式、程序和手续 案例分析:人事档案丢失影响社保事件 2、查(借)阅档案的管理 3、查阅原则、要求、程序和手续 4、出具证明和复制的手续 5、查档注意事项 第三部分:实操篇——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实操 一、人事档案整理的全流程 1、分类、排列、编号、抄写、技术加工、打印目录、装订、检查验收 2、详细讲解每一步的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 二、人事档案的保管 1、保管范围 2、保管环境与秩序(温湿度控制、防护方法、库房秩序管理) 3、特殊载体档案保管(电子档案、录音录像、照片档案等) 三、人事档案的动态化与精细化管理 1、动态化管理:不断补充及更新信息 2、精细化管理:重点关注“三龄二历一身份” 3、档案保管的物质条件 4、档案保管设备与装具的种类 四、档案的利用 1、档案的借阅查阅法则 2、档案三化管理(数字化、规范化、标准化) 3、档案管理纪律要求与监督管理 课程总结与答疑
• 李彩玉:银行人的职业道德与保密学习
课程背景: 互联网的当下,企业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企业经过多年努力,品牌、技术、人才、产品等等构成企业核心的竞争力。但是,这些核心的秘密,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很难做到一枝独秀,因为企业经营活动与市场交流过程中不经意间自己的核心秘密就流露出去,一旦企业多年萃取的核心技术和秘密被公开或被泄露,会给本单位的工作带来被动,造成巨大损害。 因此,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必须对本企业核心的工作秘密分等级,标注“绝密”“保密”、“内部文件 ”、“内部资料”、“内部刊物”等字样,以防止员工在交流和工作中出现保密信息外泄,同时,更应该对涉及保密工作的工作人员,进行保密意识、保密工作技巧、保密法规等方面培训,确保公司核心经营秘密能有效得到保护,并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本课程从国家保密法入手,阐释涉密人员如何提高保密意识、如何提高保密防范工作技巧,并阐释泄密后的责任和后果。为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 课程收益: u阐释保密工作意义,强化保密意识和思想工作。 u理解保密法规内容,知法守法扛起保密的责任; u理解工作泄密原因,查漏补缺实现防范于未然; u掌握保密实战技巧,知行合一提升企业竞争力; u银行人应提升的自我认知,清晰在组织中职责; u银行人应有的基本职业道德,提升职场竞争力; 课程对象: 银行涉密人员 课程时间:   半天,6小时/天   课程涉及法规(包括但不限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民法典》 《劳动合同法》 《劳动法》 课程赠送福利: 1、《某企业保密管理规定及实施细则》1套 2、《保密相关法规》1套 3、《企业保密协议模版》1套 4、《企业保密竞业限制协议模版》1套 授课方式: 讲解55%+课堂互动10%+案例15%法规5%+视频15% 课程结构模型:     课程赠送工具: 课程纲要 第一讲:提升认知——银行人员职场竞争力的职业准则 一、主动担责 导入:世界级企业选拨人才第一要素——高度责任心 1、承担责任,绝不推卸 2、不找借口,只找方法 3、优秀管理者如何体现工作高度责任心 二、诚实守信 1、诚信做人,诚信做事 2、言出必行,信守承诺 3、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许下承诺和兑现承诺的过程 4、工作不负责任就是“丢失诚信” 三、严守纪律 1、纪律是组织形成最基础的准则 2、纪律面前人人平等 3、遵守纪律是一种能力表现 四、以身作则 1、以身作则是自我管理的典范 2、以身作则是走向管理岗位的第一步 3、以身作则是三大管理艺术之一 五、保守秘密 案例:华为离职高层泄漏公司机密导致入狱 六、绝对忠诚 视频解析:魏征向唐王谏言vs张仪向秦王谏言 1、严格要求自己 2、严格要求他人 3、用心对待客户 4、始终坚持原则 第二讲:做好保密——如何做好银行的保密工作 导入:保密的意义是什么 案例:某国有银行女职工将保密内容泄露给同事,导致获刑二年; 案例:某企业员工泄密,导致获刑半天并处罚金20万元。 一、保密的重要性 1、保密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 2、保密是确保公司生存的需要 3、保密是保护人生安全的需要 二、银行为客户保密有哪些法律规定 1、核心内容 2、银行掌握的个人信息 3、我国有关对银行客户信息保密的法律规定: u 客户信息保密原则 u 个人储蓄存款保密制度 u 单位存款保密制度 4、立法对银行保密制度的要求 三、防止泄密的六个方法 1、涉密文件规范化 2、绝密文件场景化 3、禁止机密私有化 4、非法交易禁止化 5、减少涉密范围化 6、普通邮寄杜绝化 四、保守秘密十一准则 1、不该说的机密,绝对不说; 2、不该问的机密,绝对不问; 3、不该看的机密,绝对不看; 4、不该记的机密,绝对不记; 5、不在非保密本上记录秘密; 6、不在私人通信中涉及秘密; 7、不在公共场所中谈论秘密; 8、不在亲朋好友前谈论秘密; 9、不随意存放秘密文件资料; 10、不在普通通讯中交流机密; 11、不携带秘密出入公共场所。 五、保护商业秘密的9个提醒 1、新入职培训——无保留会有所失望。 2、打印纸背面——好习惯换取巧保密。 3、邮件的发送——错过的往往最重要。 4、公用的设备——不等于公用的信息。 5、会议中记录——被忽视的黄金秘密。 6、宣传与接待——“主动”的泄密者。 7、合资与合作——打着引入资金窃密。 8、私人用电脑——窃取资料惯用手法。 9、客户的交流——机密变成酒后谈资。 六、泄密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法律法规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措施 1、《刑法》的保护--第219条 2、《行政法》的保护 3、《合同法》的保护--第43条 4、《劳动合同法》的保护--第24条、90条 5、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 u 《民法通则》(1987年1月1日) u 《反不正当竞争法》(1993年9月2日) u 《科学技术进步法》(1993年10月1日) u 《关于审理科技纠纷案件的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 1995年4月2日) u 《关于加强科技人员流动中技术秘密管理的若干意见》 (国家科委1997年7月2日)

添加企业微信

1V1服务,高效匹配老师
欢迎各种培训合作扫码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