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部分企业先学到真知识!

颜何:道德经---老子的智慧与魅力

颜何老师颜何 注册讲师 28查看

课程概要

培训时长 : 1天

课程价格 :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课程分类 : 国学文化

课程编号 : 36130

面议联系老师

适用对象

总裁班、公开课、企事业单位中高层管理者、国学爱好者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治大国如烹小鲜”,“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总书记多次引用《道德经》中的经典语句,体现治理思想政令不在多、更不在繁,而需要保持稳定、定力。

《道德经》是国学经典著作之一,对法家、兵家、纵横家、医家、阴阳家等诸家产生了重要影响,内蕴极为丰富的人类智慧。本课程将以经解经,我注六经的原理,运用历史与现实、理论和实际的经典案例来阐释《道德经》所蕴含的人生智慧。

《道德经》作为一部传世经典,是中华民族心灵智慧的标杆,乃至有后世学者“不读《道德经》,就没有中国智慧”之感叹。《道德经》乃人类“轴心时代”的标志性成果,她的横空出世既是对中华先祖修身治世思想的理论升华,又是开启了后世人类文明和谐共处的“玄同之道”的大门。读《道德经》,意在如庄子所强调的“道之真以修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为天下。”

道德经无为而无不为管理智慧可以完美解决当今管理者的过度管理,自发地修炼道家无为无不为的管理境界,并将生命智慧与人生实践做到有效的结合与应用运用于管理境界提升领导力提升、修身齐家、品德修为、生命智慧管理

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道德经智慧,掌握道家养生智慧的中国式养生

通过学习道德经智慧提升道家为人智慧的中国式奋斗

通过学习道德经智慧,实现道家为政智慧中国式管理

通过学习道德经智慧,实现道家处世智慧中国式社交

课程收益:

● 玄德生慧:道家之“道”经营中国式人生---感悟静能生慧

上善若水:道家之“善”体现中国式境界---善利万物不争

知人者智:道家之“智”实现中国式管理---解决过度管理

自知者明:道家之“明”达到中国式经营---增加团队活力

营魄抱一:道家之“炁”成就中国式辉煌---提升团队创新

授课时间:1-2 6小时/天

课程对象:总裁班公开课企事业单位中高层管理者、国学爱好者

课程大纲

第一章 玄德生慧:道家之“生”创造中国式人生---感悟静能生慧

第一讲: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1、中国智慧:生发,创造,创新,积极进取,拒绝躺平;

2、生生不息:生命关怀与生命价值,艰难中方显英雄本色;

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跳出问题看问题,学会辩证;

第二讲:何为玄德生慧---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1、生之蓄之:道生之,德蓄之---遵循天道生发,用德方能持久

2、 作而不辞:努力拼搏不必加以修饰

3、 生而不有:创造成果不必始终拥有

4、 为而不恃:有所作为不可恃才傲物

5、 长而不宰:滋养万物不可完全主宰

6、 功成不居:功成名就不必居功自傲

第二章 上善若水:道家之“善”体现中国式境界---善利万物不争

第一讲:道家“上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 居善地:初心使命与基业长青

2、 心善渊:心思缜密与思虑周祥

3、 与善仁:同门为朋与同志为友

4、 言善信:信的重要性和如何建立信

5、 政善治:领导魅力四部曲(太上,亲之誉之,畏之,侮之)

6、 事善能:自我提升与用人之长

7、 动善时:以时而变,圣之时也;推陈出新,顺势而为

顺时而动:时机未到与隐忍不发的文武;与时俱进:苟日新日日新的改革的商汤

第二讲:道家的领导艺术---持而保之

1、解密慈不掌兵的真实含义与企业职员管理过程中道家的领导智慧

2、能够做到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清晰统筹,人生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

3、指导团队成员面对现实工作成果中能够有功不自傲,有事多担当

第三讲:道家的领导力智慧---团队经营三宝:

1、道家治理智慧“慈”为团队成员自动自发动力

家智慧大爱掌兵,企业伦理成事理清

2、道家治理智慧“俭”为企业事业永续经营密码

寡欲恬淡福寿长,心境豁达则万事安

3、道家治理智慧“不敢为天下先”的不有不恃不居、

智者行事皆知止,知止不殆则天下平

案例:范蠡的隐退与明哲保身

案例:张良的自保遵从黄老之学

第三章 知人者智:道家之“智”实现中国式管理---解决过度管理

第一讲:静为躁君的道德经智慧---自我管理的“内圣”智慧

1、五色、五音、五味、心狂之由是情绪压力的来源

2、静胜躁与静为躁君是减少情绪以及释放压力的药方

3、明白四达与营魄抱一的挫其锐、解其纷的无为而无不为

第二讲: 无为而无不为的南面之书---《道德经》的为政“外王”之道

1、领导者在现实工作中学会为下属树立信心和信念即思想统一的重要性

2、领导者在现实工作中运用道家智慧,自我和下属都要懂得释怀与敬畏

3、揭晓心灵与觉悟的强大能量,在管理工作中已能够达到道家处事智慧

第三讲:道家“知人”智慧:知人者智---了解他人才好管理

1、知人心---了解和把握人心动向的高明以及自知的精明

2、通人性---“人性的善与恶”情理兼修的人性管理与制度管理

3、用人欲---正确认知“富贵人之所欲”并加以引导成就

第四章 自知者明:道家之“明”达到中国式经营---增强团队活力

第一讲:道家“自知”智慧:自知者明---把握形势明确立场

1、阴阳---立场正确才好做事

2、明势---认清形势才能成事

3、明事---知晓轻重才能办事

第二讲:知止不殆的道德经智慧---宠辱不惊

1、知道不能伤到:智者行事皆知止,知止不殆则天下平

2、有欲不能贪多:寡欲恬淡福寿长,心境豁达则万事安

3、经商更要健康:道德经养生健康,应酬与健康的辩证

第五章 营魄抱一:道家之“炁”成就中国式辉煌---提升团队创新

第三讲:道家“心性修炼”:情绪管理---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寒胜热,静胜躁---控制情绪的道家智慧

2、人间修,事上炼---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

3、不怨天,不尤人---曾国藩不怨不尤与能立能达

第四讲:找到身体心灵的压力之源---“报怨以德”

1、自己体内生“怨”的原因与化解之道

2、外界施与的“怨”如何处理的身心解压

3、“烦躁”的来源以及六种变化对人的影响

4、从易儒道禅医的角度阐述“五毒”的释怀

参考资料

1. 《易经》、《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黄帝内经》、《六祖坛经》、《史记》、《资治通鉴》,《传习录》;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宋明理学、心学;

2. 中国历史概况,中国革命史;

3.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毛泽东思想选集》,毛泽东文集、诗词;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列重要讲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东方管理学》,苏东水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6.《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宫玉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

颜何老师的其他课程

• 颜何:《传承中华文化 · 认知时代形势 · 提升人文素养》 暨中华文明史 ·《上下五千年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课程背景: 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 ---***总书记 中华文明史历经上下五千年,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圣先贤的思想与行为传承与发展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的精髓就是以易儒道禅医为代表的经典国学智慧,例如: 《周易》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大学》宗旨: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论语》提倡: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德经》鼓励:上善若水;天长地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本课程将以中华文明史为脉络,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经纬,阐述中华历史和中华文化的渊源流长,其中的历史脉络为:三皇五帝,夏后商周,秦皇汉武,魏晋昙花,隋唐鼎盛,宋明弱武,乾嘉汉化等,中华文化的脉络即为:易经的源头,先秦子学的百家争鸣,两汉经学的儒家勤奋敬业品德,魏晋玄学道家黄老的真实自然品德,隋唐佛学禅宗的明心禅意品德,宋明理学包括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致良知品德,乾嘉朴学的顾炎武章太炎的经世济用等等,把中华历史和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做最融洽的结合与应用,运用于了解中华历史、梳理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增强历史传承等。 授课目标---中国古代文学、史学、哲学三位一体助力提升人文素养: ● 传承中华文化篇:起源 · 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 认知时代形势篇:辩证 · 解读国学与时代形势 ● 人文素养提升篇:实践 · 天地人和的人生辉煌 将课程学习和课外阅读相结合,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和规律,系统掌握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历史事件、经典文本等知识,并与文学、哲学等学科相结合,优化知识结构,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的生活与工作活动中。 授课时间:2-3天,6小时/天 课程收获: ● 用中华文学中人物故事案例和古圣先贤智慧增强品德 ● 用中华历史的典故案例和古圣先贤智慧开拓思维视野 ● 用中华哲学的经典读本和古圣先贤智慧改善人际沟通 授课形式:老师讲授+案例分析+解惑答疑+讨论分享+竞赛问答+学员互动(PK) 为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本课程把一些耳熟能详中国古代人物故事融入其中。在授课过程中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献的书影、图片和人物画像、音频、视频等资料,使课程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可学习性更强,力争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学以致用。 课程对象: 公开课、企事业单位全体成员、国学爱好者; 课程大纲 第一部 传承中华文化篇:起源 · 中国历史与哲学的发展脉络 第一讲: 上古 中古 三皇五帝与先天八卦 1、女娲造人正解 2、伏羲先天八卦 3、神农氏尝百草 4、黄帝大战蚩尤 5、尧舜禹禅让制 第二讲:中古 近古 历史与文化 1、炎黄子孙的历法即黄历的产生 2、夏历二十四节气运用连山易经 3、商朝使用阴历与应用归藏易经 4、周文王六十四卦的推演与应用 第三讲:近古 先秦 诸子百家与中华大统一 1、 武王伐纣与周公旦制礼作乐 2、 老子强为之五千言与庄子意 3、 孔子立十翼处世的克己复礼 4、 兵家阴阳纵横捭阖与鬼谷子 5、 法家的崛起与现实中的铩羽 第二部 认知时代形势篇: 辩证 · 国学经典解读时代形势 以期以一种更广阔的视角看待中国传统哲学,让听众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与时代形势相结合的全方位认识。 01 《易经》智慧 · 立三观:时代变化的特征与“变卦”的本质 1.1 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 1.2 连山、归葬、周易与经传 1.3 乾卦解读:周易的人生观 1.4 坤卦解读:周易的道德观 1.5 泰卦解读:周易的对话观 02 百家争鸣 · 辩证法:历史上的顶级大咖与现代网络的“网红效应” 2.1 百家争鸣的原因与历史背景 2.2 道家代表:老子、庄子 2.3 儒家代表:孔子、孟子 2.4 墨家与阴阳家:墨翟、邹衍 2.5 法家与兵家:管仲、孙子 03 道家《道德经》的智慧:世界政坛变化与历史朝代中的“明哲保身” 3.1 老子其人其事其思想 3.2 《道德经》本体论哲学:尊道贵德、道法自然 3.3 《道德经》政治哲学: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3.4 《道德经》境界、修养论哲学:上善若水,柔弱谦下 04 儒家---《论语》的智慧:奋斗的对比 · 努力一辈子与别人的“一阵子” 4.1 孔子的历史形象 4.2《论语》与“对话录” 4.3 孔子的学习之道 05 中国哲学的发展与实践:思想的融合与当下该做什么? 5.1 中国传统哲学的创造性转化 5.2 中国传统哲学的创新性发展 5.3 朴学与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 5.5 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6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精神贡献世界 第三部 人文素养提升篇:实践 · 天地人和助力人生辉煌 本节课程分为四篇:从【命运的眷顾】【天时篇】【地利篇】【人和篇】进行讲述, 从文学的具体应用与如何建立持续提升的方法展开,加强哲学经典著作与生活工作的联系,强调传授知识与提高质量相结合;强调人文精神教育与科学精神教育相结合;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相结合;强调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吸收外来文化一切优秀成果相结合。强调时代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从而引导听众熟悉中国传统文化,拓展现代人的知识面,完善现代人的知识结构,弘扬人文精神,提高文化素质,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命运的眷顾】 中国式奋斗的起点---君子之志 · 立志的目标明确 第一讲 立命与立志---社会道德范畴:人生使命在人文素养中的体现 一、 《论语》《孟子》《传习录》《了凡四训》所说的“命”究竟与人文素养有什么关系? 1、天命---天赋使命:每个个体的特质 2、求命---求则得之:主观意愿的奋斗 3、得命---得之有命:客观环境的影响 4、立命---立志明命:人生目标的设定 二、 立志--止于至善--明确目标建立三大管理体系 1、自我管理--自强不息与积极创新:为人智慧提升自我 2、行动管理--努力学习与知行合一:为学智慧成就人生 3、责任管理--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为政智慧经营企业 第二讲 反省自身与反求诸己---人文素养范畴:人生与工作结果 一、 “反省”的力量---如何在提升人文素养:三省吾身 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1、工作中的自我反思---为人谋而不忠乎:忠诚敬业 2、社交中的自我反思---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务实 3、知与行的自我反思---传不习乎:知行合一的良知与践行 二、 不要总是怨声载道:中国式奋斗的障碍---“怨恨恼怒烦”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1、自己体内生“怨”的原因与化解之道 2、外界施与的“怨”如何处理的身心解压 3、“烦躁”的来源以及六种变化对人的影响 4、 从易儒道禅医的角度阐述“五毒”的释怀 三、主观能动性:文化铸魂引领团队 鼓舞士气达成目标 心性修炼积极阳光 1、 讲解情绪的来源:七情六欲、五毒四季、三心二意 2、 分析情绪的管理:自我管理、管理别人、接受管理 3、 剖析问题的解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 4、 心性躁动的危害:浮躁→急躁→焦躁→暴躁→狂躁 5、 情压管理的法则:儒家的定、道家的静、禅宗的净 6、 心性修炼的密码:修身→修心→修为→修炼→修行 第二篇【天时·时机】 “动善时”---君子之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一、乾卦自强不息 · 修炼自律素养---时乘六龙以御天 1、潜龙勿用---自强不息的忍耐千万与千万忍耐 2、见龙在田---把握机遇的勇于担当与积极进取 3、惕龙乾乾---慎言慎行的兢兢业业与殚精竭虑 4、跃龙在渊---与时俱进的把握时机与努力提升 5、飞龙在天---修齐治平的头脑冷静与深入群众 6、亢龙有悔---功成不居的改过责己与迅速调整 二、古圣先贤的励志奋斗史 1、孔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使命担当 2、苏轼---乌台诗案一贬再贬的积极阳光 3、王阳明---坚持正义龙场悟道的事上炼 4、曾国藩---艰难困阻天津教案的挺一挺 【地利·平台】 君子务本---君子之为:别浮躁 · 做事要专心 专心~专注~专业~无法替代的人生价值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有子 凡事皆贵专。心有所专宗;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曾国藩 一、 从王阳明到袁了凡 ---“改过”与人文素养中“每天进步一点点” 即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问题为何产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2、问题如何解决: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3、把握问题根源: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4、谁来解决问题:知止而后又定,定而后能静; 5、工作中的困惑:知者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6、人生处世智慧:弗辞弗有弗恃弗宰弗居,故无尤 二、 儒家的不怨---道家的不争---佛家的不迷 达摩祖师“我已为汝安心竟”的“安”与曾国藩家训中的“静” 1、知止后有定: 知所达目的方能志向坚定---目标的意义 2、定而后能静: 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格局的重要 3、静而后能安: 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胸的广阔 4、安而后能虑: 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想的深邃 5、虑而后能得: 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行动的收获 【人和·相处】 “与善仁”---君子之交:交贵人 · 三益三损 一、 有德之人---三交:友直、有谅、有多闻 1、孝---做人的基本原则:正直是人际交往中首要元素 2、悌---宽容的处事原则:宽容是最佳人际的必要元素 3、忠---责善的人生目标:劝责是朋友之间的共同进步 4、信---信诺的为人标准:渊博与诚信让人际交往圈粉 二、 行为举止---三不交:便辟、便佞、善柔 1、礼---忠诚心法:人生中远离“垃圾情绪者” 2、义---主动心法:交往中谨防“是非搬弄者” 3、廉---感恩心法:人际中摒弃“两面三刀者” 4、耻---积极心法:时刻要注意“占小便宜者” 三、三同智慧--沟通是人际管理最好的行为 1、同气相求:认同的智慧---学会倾听的人际交往 2、同声相应:赞同的智慧---学会赞美的人际往来 3、同道相成:和而不同智慧--学会包容的人际空间 参考资料 1. 《易经》、《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黄帝内经》、《六祖坛经》、《史记》、《资治通鉴》,《传习录》;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宋明理学、心学; 2. 中国历史概况,中国革命史; 3.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毛泽东思想选集》,毛泽东文集、诗词;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列重要讲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中华书局出版社,2019年4月; 6.《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王力主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年2月; 7.《大国价值》,《大国精神》,《大国智慧》,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2017年10月; 题外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人生智慧、教育理念和为政经验。本课程正是对国学经典智慧的为人处世之道,人生成长之道,自我管理之道、修齐治平之道等等进行深刻剖析,结合现代管理阐述了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的密切联系,以期待对我们的工作与生活能带来帮助。 本课程学术视域宽广,追本溯源,采用比较式的教学方法来探索中华民族提倡的君子人格具体范畴,并在本课程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聚焦在:礼义廉耻、孝悌忠信、自强日新、博学笃行;注重经典文献的解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语言优美流畅、平实生动,讲解深入浅出,逻辑线索清晰、环环相扣,是响应时代号召与组织发展需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本课程为立德树人服务,以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为主,注重价值引领。结合时代精神成就君子人格,运用在工作生活上的知行合一;引领听众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系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历史传统和基本国情。在此基础上,提升道德修养、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 本次课程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国学智慧紧扣时代主题,把握时代精神,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启发组织成员:发于自强,勇于创新,善于学习,敢于作为,为达成企业组织目标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 颜何:中华文明史 ·《上下五千年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课程背景: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总书记 中华文明史历经上下五千年,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圣先贤的思想与行为传承与发展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的精髓就是以易儒道禅医为代表的经典国学智慧,例如: 《周易》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大学》宗旨: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论语》提倡: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德经》鼓励:上善若水;天长地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本课程将以中华文明史为脉络,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经纬,阐述中华历史和中华文化的渊源流长,其中的历史脉络为:三皇五帝,夏后商周,秦皇汉武,魏晋昙花,隋唐鼎盛,宋明弱武,乾嘉汉化等,中华文化的脉络即为:易经的源头,先秦子学的百家争鸣,两汉经学的儒家勤奋敬业品德,魏晋玄学道家黄老的真实自然品德,隋唐佛学禅宗的明心禅意品德,宋明理学包括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致良知品德,乾嘉朴学的顾炎武章太炎的经世济用等等,把中华历史和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做最融洽的结合与应用,运用于了解中华历史、梳理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增强历史传承等。 授课目标---中国古代文学、史学、哲学三位一体的教学, ● 文化传承之道的主题学习: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 ● 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以学习中国文化的能力培养为核心; ● 文学素养持续提升的具体方法:以提高听众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为目标; ● 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 将课程学习和课外阅读相结合,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和规律,系统掌握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历史事件、经典文本等知识,并与文学、哲学等学科相结合,优化知识结构,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的生活与工作活动中。 授课时间:1-5天,6小时/天 课程收获: ● 用中华文学中人物故事案例和古圣先贤智慧增强品德 ● 用中华历史的典故案例和古圣先贤智慧开拓思维视野 ● 用中华哲学的经典读本和古圣先贤智慧改善人际沟通 授课形式:老师讲授+案例分析+解惑答疑+讨论分享+竞赛问答+学员互动(PK) 为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本课程把一些耳熟能详中国古代人物故事融入其中。在授课过程中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献的书影、图片和人物画像、音频、视频等资料,使课程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可学习性更强,力争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学以致用。 课程对象: 总裁班、公开课、企事业单位管理层、国学爱好者; 课程大纲 第一部 文化传承主题学习 · 《中国历史与哲学的发展脉络》 第一讲: 上古 中古 三皇五帝与先天八卦 1、女娲造人正解 2、伏羲先天八卦 3、神农氏尝百草 4、黄帝大战蚩尤 5、尧舜禹禅让制 第二讲:中古 近古 历史与文化 1、炎黄子孙的历法即黄历的产生 2、夏历二十四节气运用连山易经 3、商朝使用阴历与应用归藏易经 4、周文王六十四卦的推演与应用 第三讲:近古 先秦 诸子百家与中华大统一 1、 武王伐纣与周公旦制礼作乐 2、 老子强为之五千言与庄子意 3、 孔子立十翼处世的克己复礼 4、 兵家阴阳纵横捭阖与鬼谷子 5、 法家的崛起与现实中的铩羽 第四讲:汉朝分而两朝与独尊儒术 1、高祖刘邦的布衣之身与草根逆袭 2、汉文帝的黄老之术河上公道德经 3、汉武帝刘彻的独尊儒术的真实性 第五讲:三国相爱相杀与魏晋统一天下 1、天时曹操地利孙权人和刘备的共存 2、文学家战略家思想家谋略家政治家 3、王朝的短命与制度执行的直接联系 4、老庄之学的兴盛与历史的真实再现 5、思想自由的优劣与现实的历史进展 第六讲:隋唐统一的相同与区别 1、隋朝重现法家的苛刻价值观的真实 2、唐朝包罗万象的大融合与放眼世界 3、佛学鼎盛对于后来者的辩证与统一 4、开放性对于当下的进步与后果自负 第七讲: 宋明时期的重文轻武优劣辩证 1、黄袍加身与杯酒释兵权的皇家权术 2、斧声烛影与古代皇权四大悬案关联 3、澶源之盟与土木堡之变的相似相同 4、宋重文轻武的以史为鉴与明的结局 5、朱熹理学对儒家的推广与阳明格竹 6、蒙元铁骑对中华文明的灭绝与重塑 第八讲:晚清腐败带来中华民族的耻辱 1、清入关的屠城与蒙元的屠杀相同性 2、清闭关锁国与夜郎自大的直接后果 3、掩耳盗铃还是自顾不暇的区别对待 4、汉人奴化与多民族汉化的辩证统一 第二部 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 《中国文学与哲学的历史渊源》 本课分十二个专题,分别介绍《易经》的起源与发展、先秦诸子之百家争鸣,孔子《论语》的思想、老子《道德经》的思想,《大学》《中庸》的思想,《庄子》的思想,《孙子兵法》的思想,《心经》的思想,以及朱熹理学的思想、王阳明《传习录》的思想等等。既有对儒释道经典的介绍,也有对理学、心学思想的阐释,以期以一种更广阔的视角看待中国传统哲学,让听众能够对中国传统哲学有一种全方位的认识。 01 《易经》的起源与发展 1.1 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 1.2 连山、归葬、周易与经传 1.3 乾卦解读:周易的人生观 1.4 坤卦解读:周易的道德观 1.5 泰卦解读:周易的对话观 02 先秦诸子之百家争鸣 2.1 百家争鸣的原因与历史背景 2.2 道家代表:老子、庄子 2.3 儒家代表:孔子、孟子 2.4 墨家与阴阳家:墨翟、邹衍 2.5 法家与兵家:管仲、孙子 2.6 纵横捭阖:子贡与鬼谷子的关联 03 道家---《道德经》的智慧 3.1 老子其人其事其思想 3.2 《道德经》本体论哲学:尊道贵德、道法自然 3.3 《道德经》政治哲学: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3.4 《道德经》境界、修养论哲学:上善若水,柔弱谦下 3.5 《道德经》认识论哲学:静观玄览 04 儒家---《论语》与《大学》《中庸》的智慧 4.1 孔子的历史形象 4.2《论语》与“对话录” 4.3 孔子“仁”的思想 4.4 孔子的学习之道 4.5《大学》及八条目的政治意义 4.6 子思的《中庸》与中和精神 4.7《中庸》的“诚之”与“慎独” 4.8《大学》的“近道”与《中庸》的“好学近乎知” 05 兵家---《孙子兵法》的智慧 5.1 孙子其人其书 5.2 用间篇 5.3 谋攻篇 5.4 军势篇 5.5 五事七计的当代应用 5.6 兵家修道而“保法” 06 道家的发扬---《庄子》的智慧 6.1 庄子其人其书 6.2 庄子思想(上) 6.3 庄子思想(下) 6.4《庄子》天道、性命哲学思想:道、天、性 6.5《庄子》的齐物与逍遥 07 法家改革的利弊---制度约束与酷吏手段 7.1 法家思想之一般特点 7.2 法家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 7.3 法家的历史进化论 7.4 从管仲到商鞅的变化 7.5 李斯的成功与失败 08 两汉经学与魏晋玄学 8.1 汉初黄老哲学 8.2 董仲舒的经学哲学 8.3 王弼的哲学 8.4 儒家思想的主流意识形态 8.5 谶纬之学的盛行:腐儒、陋儒、伪儒、神儒的滋生 09 隋唐佛教哲学--隋唐佛学 9.1印度佛教哲学概论 9.2佛教哲学在中国的早期流传 9.3隋唐佛教哲学的中国化 9.4返归印度之佛教 9.5《心经》中的基本概念和思想 9.6毛泽东论《六祖坛经》 10 宋明哲学---理学 10.1 宋明道学的先声 10.2 朱熹思想导读 10.3 对理的疏解 10.4 对欲的疏解 10.5 理欲关系的认识 10.6 存天理与灭人欲的辩证统一 11 明清实学---心学的产生 11.1 王阳明其人 11.2 王阳明思想导读 11.3 心即是理 11.4 知行合一 11.5 致良知说 11.6 心学的应用于发展 12 中国哲学的发展与实践--思想的融合 12.1 中国传统哲学的精神 12.2 中国传统哲学的创造性转化 12.3 中国传统哲学的创新性发展 12.4 朴学与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 12.5 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2.6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精神贡献世界 第三部 文学素养持续提升的具体办法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用学与读书会》 本节课程分为四篇:从【命运的眷顾】【天时篇】【地利篇】【人和篇】进行讲述, 从文学的具体应用与如何建立持续提升的方法展开,加强哲学经典著作与生活工作的联系,强调传授知识与提高质量相结合;强调人文精神教育与科学精神教育相结合;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相结合;强调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吸收外来文化一切优秀成果相结合。强调时代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从而引导听众熟悉中国传统文化,拓展现代人的知识面,完善现代人的知识结构,弘扬人文精神,提高文化素质,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命运的眷顾】 中国式奋斗的起点---君子之志 · 立志的目标明确 第一讲 立命与立志---社会道德范畴:人生使命在人文素养中的体现 一、 《论语》《孟子》《传习录》《了凡四训》所说的“命”究竟与人文素养有什么关系? 1、天命---天赋使命:每个个体的特质 2、求命---求则得之:主观意愿的奋斗 3、得命---得之有命:客观环境的影响 4、立命---立志明命:人生目标的设定 二、 立志--止于至善--明确目标建立三大管理体系 1、自我管理--自强不息与积极创新:为人智慧提升自我 2、行动管理--努力学习与知行合一:为学智慧成就人生 3、责任管理--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为政智慧经营企业 第二讲 反省自身与反求诸己---人文素养范畴:人生与工作结果 一、 “反省”的力量---如何在提升人文素养:三省吾身 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1、工作中的自我反思---为人谋而不忠乎:忠诚敬业 2、社交中的自我反思---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务实 3、知与行的自我反思---传不习乎:知行合一的良知与践行 二、 不要总是怨声载道:中国式奋斗的障碍---“怨恨恼怒烦”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1、自己体内生“怨”的原因与化解之道 2、外界施与的“怨”如何处理的身心解压 3、“烦躁”的来源以及六种变化对人的影响 4、 从易儒道禅医的角度阐述“五毒”的释怀 三、主观能动性:文化铸魂引领团队 鼓舞士气达成目标 心性修炼积极阳光 1、 讲解情绪的来源:七情六欲、五毒四季、三心二意 2、 分析情绪的管理:自我管理、管理别人、接受管理 3、 剖析问题的解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 4、 心性躁动的危害:浮躁→急躁→焦躁→暴躁→狂躁 5、 情压管理的法则:儒家的定、道家的静、禅宗的净 6、 心性修炼的密码:修身→修心→修为→修炼→修行 第二篇【天时·时机】 “动善时”---君子之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一、乾卦自强不息 · 修炼自律素养---时乘六龙以御天 1、潜龙勿用---自强不息的忍耐千万与千万忍耐 2、见龙在田---把握机遇的勇于担当与积极进取 3、惕龙乾乾---慎言慎行的兢兢业业与殚精竭虑 4、跃龙在渊---与时俱进的把握时机与努力提升 5、飞龙在天---修齐治平的头脑冷静与深入群众 6、亢龙有悔---功成不居的改过责己与迅速调整 二、君子人格的修炼---君子四德 1、元---明志的职场心法:明明德是君子人格修炼的重点 2、亨---仁爱的处事原则:三纲八目君子人格修炼的步骤 3、利---责善的人生目标:人格修炼对人与人相处的艺术 4、贞---奉献的道德品质:人格修炼对与职业生涯的意义 三、古圣先贤的励志奋斗史 1、孔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使命担当 2、苏轼---乌台诗案一贬再贬的积极阳光 3、王阳明---坚持正义龙场悟道的事上炼 4、曾国藩---艰难困阻天津教案的挺一挺 【地利·平台】 君子务本---君子之为:别浮躁 · 做事要专心 专心~专注~专业~无法替代的人生价值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有子 凡事皆贵专。心有所专宗;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曾国藩 一、 从王阳明到袁了凡 ---“改过”与人文素养中“每天进步一点点” 即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问题为何产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2、问题如何解决: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3、把握问题根源: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4、谁来解决问题:知止而后又定,定而后能静; 5、工作中的困惑:知者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6、人生处世智慧:弗辞弗有弗恃弗宰弗居,故无尤 二、 从“心即理”到“三心一体” “三心一体”与人文素养提升的初心 1、耻心:人而无耻,犹如树而无皮---廉耻心是职业素养的基础 2、畏心:人而无畏,犹如兽而无知---敬畏心是职业素养的约束 3、勇心:人而无勇,然则行而不敢---勇敢心是职业素养的担当 三、儒家的不怨---道家的不争---佛家的不迷 达摩祖师“我已为汝安心竟”的“安”与曾国藩家训中的“静” 1、知止后有定: 知所达目的方能志向坚定---目标的意义 2、定而后能静: 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格局的重要 3、静而后能安: 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胸的广阔 4、安而后能虑: 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想的深邃 5、虑而后能得: 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行动的收获 【人和·相处】 “与善仁”---君子之交:交贵人 · 三益三损 一、 有德之人---三交:友直、有谅、有多闻 1、孝---做人的基本原则:正直是人际交往中首要元素 2、悌---宽容的处事原则:宽容是最佳人际的必要元素 3、忠---责善的人生目标:劝责是朋友之间的共同进步 4、信---信诺的为人标准:渊博与诚信让人际交往圈粉 二、 行为举止---三不交:便辟、便佞、善柔 1、礼---忠诚心法:人生中远离“垃圾情绪者” 2、义---主动心法:交往中谨防“是非搬弄者” 3、廉---感恩心法:人际中摒弃“两面三刀者” 4、耻---积极心法:时刻要注意“占小便宜者” 三、三同智慧--沟通是人际管理最好的行为 1、同气相求:认同的智慧---学会倾听的人际交往 2、同声相应:赞同的智慧---学会赞美的人际往来 3、同道相成:和而不同智慧--学会包容的人际空间 四、人生若要贵人助 首先知道和谁处 1、君子自处:慎独自省--吾日三省吾身 2、君子交友:与善人居--三交与三不交 3、君子处下:周而不比--取得群众信任 4、君子处上:信而后谏--得到上级支持 五、社交用五宝 相处没烦恼 1、自我独处的行为: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平级相处的标准: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3、成事不说的结果:牢记不做事后诸葛亮 4、遂事不谏的境界:既已发生的权变思想 5、既往不咎的核心:对下宽容的厚德载物 持续提升的方法 · 国学经典读书会 一、国学读书会成立的文化背景: 我们现在讲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根本的是文化自信,我们现在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这种志向,是中华文化复兴、自信的这样的一种志向。 ---***总书记 二、国学读书会将汇聚文化与历史的力量: 中华文明史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上下五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圣先贤的思想与行为值得后人去学习与传承,其中的精髓就是以易儒道禅医为代表的经典国学智慧,读书会将以中华历史和发展为脉络,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经纬,一起读书、一起成长、共同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积极转化为发展行动力,读书会将由国学讲师不定期地为大家阐述中华历史和中华文化的渊源流长,梳理中华历史脉络:三皇五帝,夏后商周,秦皇汉武,魏晋昙花,隋唐鼎盛,宋明弱武,乾嘉汉化等,中华文化的脉络即为:易经的源头,先秦子学的百家争鸣,两汉经学的儒家勤奋敬业品德,魏晋玄学道家黄老的真实自然品德,隋唐佛学禅宗的明心禅意品德,宋明理学包括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致良知品德,乾嘉朴学的经世济用等等,把中华历史和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做最融洽的结合与应用,运用于了解中华历史、梳理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增强历史传承等。 三、为什么要读国学经典:读书会---打造伟大企业新思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即创新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文化是第一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企业的持续发展。 即品质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障 做好企业品质要做到学习国学和应用国学:有决心、有方法、有文化、有落地 四、国学经典提升人文素养的十二个方面 解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就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寻智慧和汲取力量: ● 学习国学经典之修身养生的人生智慧 ● 学习国学经典之夫妻关系的人生智慧 ● 学习国学经典之子女教育的人生智慧 ● 学习国学经典之孝养双亲的人生智慧 ● 学习国学经典之交友之道的人生智慧 ● 学习国学经典之团队建设的人生智慧 ● 学习国学经典之人际沟通的人生智慧 ● 学习国学经典之市场营销的人生智慧 ● 学习国学经典之情压管理的人生智慧 ● 学习国学经典之事业经营的人生智慧 ● 学习国学经典之企业长青的人生智慧 ● 学习国学经典之功德圆满的人生智慧 从国学经典中汲取人生智慧并加以运用,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读书,共同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国学经典智慧实现事业基业长青,人生美满富足。 参考资料 1. 《易经》、《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黄帝内经》、《六祖坛经》、《史记》、《资治通鉴》,《传习录》;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宋明理学、心学; 2. 中国历史概况,中国革命史; 3.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毛泽东思想选集》,毛泽东文集、诗词;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列重要讲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中华书局出版社,2019年4月; 6.《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王力主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年2月; 7.《大国价值》,《大国精神》,《大国智慧》,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2017年10月; 题外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人生智慧、教育理念和为政经验。本课程正是对国学经典智慧的为人处世之道,人生成长之道,自我管理之道、修齐治平之道等等进行深刻剖析,结合现代管理阐述了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的密切联系,以期待对我们的工作与生活能带来帮助。 本课程学术视域宽广,追本溯源,采用比较式的教学方法来探索中华民族提倡的君子人格具体范畴,并在本课程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聚焦在:礼义廉耻、孝悌忠信、自强日新、博学笃行;注重经典文献的解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语言优美流畅、平实生动,讲解深入浅出,逻辑线索清晰、环环相扣,是响应时代号召与组织发展需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本课程为立德树人服务,以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为主,注重价值引领。结合时代精神成就君子人格,运用在工作生活上的知行合一;引领听众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系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历史传统和基本国情。在此基础上,提升道德修养、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 本次课程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国学智慧紧扣时代主题,把握时代精神,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启发组织成员:发于自强,勇于创新,善于学习,敢于作为,为达成企业组织目标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 颜何:国学智慧与领导者素养提升
课程背景: 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总书记 长久以来企业管理智慧和国学经典哲学之间的联系与应用,是让众多企业运营者青睐有加又格外重视的,那么到底管理哲学更加有利于现今企业运营,市场开拓,团队建设呢?运用哪些思维工具和思维方式更能让管理工作开展起来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呢?东方哲学中有哪些经典智慧能够帮助管理者解决实际问题呢? 本课程将运用儒释道智慧融汇贯通现代企业管理等国学经典智慧,以寻求管理之道,达成管理能力的提升,进而实现企业永续经营、家族基业长青、人生美满幸福的理想目标! 《国学智慧与领导者素养提升》在课程中有非常详细的论述,其中包括: 1、传统文化层面:彰显出中华文化的精神底蕴---礼义廉耻的君子人格 2、时代精神层面:奋进新时代,贯彻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企业发展层面:实践中持续发展、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共识 企业和个人追求“向上”“向善”,最终实现“明德”完善人格,建立持续“向上”“向善”的心境和意念,塑造更精彩的人生 课程目标: ● 讲解儒家哲学智慧---厚德载物:儒家强调道德的力量以提升领导者素养 ● 讲解道家哲学智慧---道法自然:道家强调自然的力量以提升领导者素养 ● 讲解禅宗哲学智慧---明心见性:佛家强调觉悟的力量以提升领导者素养 课程收益: ● 自我管理--孝悌忠信与礼义廉耻:用儒家为人智慧提升自我 ● 行动管理--止于至善与知行合一:用道家为政智慧成就人生 ● 责任管理--在明明德与兼济天下:用佛家明心智慧经营企业 授课时间:2天,6小时/天 授课对象: 公开课、总裁班、企业各级管理者、优秀储备干部、企业中坚力量 课程大纲 第一篇 儒家智慧 · 领导者素养提升 第一讲 儒家智慧的“天命之谓性”与领导者素养提升 1、天命---天赋使命:每个个体的特质 2、求得---求则得之:主观意愿的奋斗 3、得命---得之有命:客观环境的影响 4、立命---立志明命:人生目标的设定 第二讲 儒家智慧的“吾日三省吾身”如何提升领导者素养 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1、工作中的自我反思---为人谋而不忠乎:忠诚敬业 2、社交中的自我反思---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务实 3、知与行的自我反思---传不习乎:知行合一的良知与践行 第二讲:儒家智慧中领导力——为政之道 1. 儒家领导力之干部素养:为政以德,干部的德决定了公司的企业灵魂 2. 儒家领导力之干部角色:为官为教,干部的管理者身份和教育者身份 3. 儒家领导力之干部职责:以身作则,干部言传身教和上行下效的影响 4. 儒家领导力之工作艺术:中正中和,干部把握人性和过犹不及的方式 5. 儒家领导力之治企理政:八政为重,干部六为施政和全员的高忠诚度 案例 1.“儒家八德”的企业治理与商业价值中的应用 2.“儒家九思”的为人处世与职业生涯中的应用 3.“为学”“为人”“为政”三者的关联与实践 第二篇 道家智慧 · 领导者素养提升 第一讲:道家智慧的领导者素养提升---玄德生慧 1、领导者在实际工作中会更好地管理下属,同时更好地与上级相处 2、能够做到对组织忠诚不二,对上级承诺负责,对下级仁爱教育 3、在现实工作中能够成己成物,乐于奉献、承上启下,相得益彰 道家的领导者素养:上德不德 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 是以无德 1、作而不辞---激励属员自强不息 2、生而不有---指挥属员在位谋政 3、为而不恃---监督属员廉洁奉公 4、长而不宰---强调属员身正示范 5、功成不居---发展属员自我提升 第二讲:道家的领导力提升---持而保之 1、解密慈不掌兵的真实含义与企业职员管理过程中道家的上善智慧 2、能够做到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清晰统筹,人生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 3、指导团队成员面对现实工作成果中能够有功不自傲,有事多担当 道家的领导力---我有三宝: 1、道家领导力--“慈”--为团队成员自动自发动力 道家智慧大爱掌兵,企业伦理成事理清 2、道家领导力--“俭”--为企业事业永续经营密码 寡欲恬淡福寿长,心境豁达则万事安 3、道家领导力--“不敢为天下先”--不有不恃不居 智者行事皆知止,知止不殆则天下平 案例:范蠡的隐退与明哲保身 案例:张良的自保遵从黄老之学 第三篇 佛家智慧 · 领导者素养提升 第一讲:领导者素养提升提升与禅宗文化 跟禅宗学做一个信仰者————明心见性 禅说: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这是干部素养与领导力提升的觉悟:缘的力量。 1. 禅宗智慧之奉献精神:自利则生,利他则久 2. 禅宗智慧学之专注意念: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3. 禅宗智慧之舍己为民:离苦得乐,服务大众 4. 禅宗智慧之岁月静好:春有百花,秋有圆月 5. 禅宗智慧之大义所在:唯物永存,唯心所在 6. 禅宗智慧之意识形态:正等正觉,正识正念 第二讲:领导力提升与禅宗文化 跟禅宗学做一个实践者————普度众生 1. 禅宗:应无所住,不应著相与领导力的抓铁留痕 2. 禅宗:破我执念,心忧群众与领导力的兢兢业业 3. 禅宗:放下虚妄,脚踏实地与领导力的务实兴邦 4. 禅宗:六根清净,排除诱惑与领导力的金刚不坏 5. 禅宗:般若智慧,为人民服务与领导力的精进成就 6. 禅宗:以行见知,克服困难与领导力的觉他渡人 案例:利他则久的行动、遵守制度的行动、包容客户的行动 不断挑战的行动、反思反省的行动、运筹帷幄的行动 参考资料 1. 《易经》、《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黄帝内经》、《六祖坛经》、《史记》、《资治通鉴》,《传习录》;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宋明理学、心学; 2. 中国历史概况,中国革命史; 3.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毛泽东思想选集》,毛泽东文集、诗词;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列重要讲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东方管理学》,苏东水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6.《中国式管理》,曾仕强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10月; 6.《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宫玉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 7.《大国价值》,《大国精神》,《大国智慧》,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2017年10月; 题外音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人生智慧、教育理念和为政经验。本课程正是对国学经典智慧的为人处世之道,人生成长之道,自我管理之道、修齐治平之道等等进行深刻剖析,结合企业管理阐述了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的密切联系,以期待对我们的工作与生活能够带来帮助。

添加企业微信

1V1服务,高效匹配老师
欢迎各种培训合作扫码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