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部分企业先学到真知识!

颜何:克己复礼 ·“利”与“义”的人生智慧

颜何老师颜何 注册讲师 34查看

课程概要

培训时长 : 1天

课程价格 :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课程分类 : 国学文化

课程编号 : 36155

面议联系老师

适用对象

总裁班、公开课、企事业单位管理层、职场精英、国学爱好者

课程介绍

课程概述:

“礼之用,和为贵”---儒家“礼”的智慧始终是国人几千年来的为人处世之道,而“礼”真实的含义是内有“义”而外有“仪”;特别是颜渊问仁,孔子回答的“克己复礼”中的“礼”恰恰就是“仁”的表现:从处世的规矩到举止的规范,而“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礼”更是指的“规矩”而不是“礼仪”。

克己复礼的“礼”其实是孔子一直向往的“周礼”,即周公旦为了周朝统治的稳定,而设定的不同阶层的人的行为举止,处世之道等等。其中包括:宗法制,世袭制,礼乐制,分封制,井田制,而“礼乐制”就是作为教化人心而设定的。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很多优良的、传统的礼仪规范,在今天仍有很强大的生命力,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帮助听众建立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养成文明有礼的行为方式,理解并践行孝老爱亲、敬业乐群、自强不息、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等中华传统美德。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本课程以礼义修身、礼仪行事、家道家礼、尊师重学、处事修养、国礼民俗有机统一为框架,使听众朋友在庄重外在形态的同时修养自己的内心,实现“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做一个文明守礼、行为得体的中国人。

课程收益:

为人智慧---“知礼”的含义而能自强不息与积极创新

礼的智慧---“明礼”的用处方能上善若水与知行合一

处世智慧---“行礼”的规范即可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

授课时间:1天 6小时/天

课程对象:总裁班、公开课、企事业单位管理层、职场精英、国学爱好者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不知礼,无以立也;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论语·尧曰篇》

其中的“礼”是指的“规矩”,更是引申为“内有德”而“外形于礼”,即后逐渐从“礼义”到“礼仪”的延伸,“人有义”才能称为“仪”,否则即是作揖鞠躬也只是个“人为”的“伪”而已。

第一篇 “克己复礼”---“礼”的内在力量

讲:道德的力量---“礼”---从儒家拱手礼的引申

通过学习儒家“礼”的智慧以德驭智的价值观达到:

1. 员工自我管理即在实际工作中会更好地相处与配合

2. 员工自我管理即做到对企业忠诚不二,感恩与奉献

3. 员工自我管理即实现工作中做到成己成物凝心聚力

讲:觉悟的力量---“礼”的境界升华---儒家“五尊”的启发

通过学习儒家“礼”的智慧达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 工作中学会为同事树立信心和信念即思想统一的重要性

2. 工作中运用儒家智慧使自我和同事都要懂得释怀与敬畏

3. 揭晓心灵与觉悟的强大能量,为人处世心即理允执厥中

目的:通过儒家“克己复礼”智慧注入修为之德

1、物有本末

2、事有终始

3、知所先后

4、则近道矣

第二篇 不要“见利忘义”---“仁义礼智信”与中国式人生

第一讲:仁篇:仁者爱人---境界与修养

1、 做人的根本君子务本,孝悌也者,仁之本与!

2 识人与用人巧言令色,鲜矣仁;足恭尤为可怕!

3 如何不生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与家无怨!

4 四非要践行克己复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

第二讲:义篇:利,义之和也---意识形态的重要

1、 大义义不容辞,大义凛然;--信仰的力量

2 侠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儒墨的融合

3 仁义:宽厚正直,通情达理;--儒法的内涵

4 利义义之和也,见利思义;--儒理的智慧

第三讲:礼篇:知礼方能立---行为规范的约束

1 恭而无礼则劳:一味恭敬而不知礼,就会劳倦疲乏

2 慎而无礼则葸:只知谨慎却不知礼,便会胆怯多惧

3 勇而无礼则乱:只是勇猛却不知礼,就会莽撞作乱

4 直而无礼则绞:心直口快却不知礼,便会尖利刻薄

第四讲:智篇:知人善任与为人处世

1、同志同道--相处智慧: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2、三损三益--交友智慧:直、多闻便辟,善柔,便佞

3三达德---君子之德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知人用人--儒道融合与日月合其明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第五讲:信篇: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为人处世之道

1、信而后谏---与上级相处的修炼心法

2、信而劳民---执行力提升的修炼心法

3、忠告而善---同事相处的信任产生美

4、言必信,行必果---做事准则的真谛

5、品德和付出---职场辉煌的两大法宝

6、国学智慧解读---“信”的不同内涵

第三篇 克己复礼的“礼”---“发乎情与止乎礼”---中国式人生的心性修炼

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 王之泽也。

《诗经·毛诗序》

第一讲:释放身体心灵的七情--“喜怒思忧悲恐惊”

1、喜入心--心为君主,如何心生欢喜

2、怒伤肝--怒发冲冠,学会释放怒火

3、思伤脾--食饮有节,调养脾胃虚寒

4、悲伤肺--秋季养生,化解悲忧方法

5、恐伤肾--作强之官,如何自强不息

第二讲:《大学》---情商修养---七情六欲与五毒六躁

1、知止后有定: 知所达目的方能志向坚定

2、定而后能静: 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

3、静而后能安: 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

4、安而后能虑: 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

5、虑而后能得: 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中华文明礼仪”课程围绕个人文明修养,结合成人的需要,阐明中华文明礼仪“以礼正心、以仪正形”的文化理念和对人优雅文明气质的培育塑造作用,通过文明礼仪教育和训练,掌握基本的文明礼仪,按照文明礼仪的原则行事,达到外正其形、内化其心,做一个文明守礼的中国人。

颜何老师的其他课程

• 颜何:《家风传承》暨《中国式家庭---家文化·传天下》
课程背景: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总书记 家庭的精神风貌,是社会和国家风气的缩影。家庭能够和谐发展,国之大家才能风清气正。家教家风潜移默化,不仅仅直接引导着人的成长成才,有助于维护幸福和谐的家庭生活,还直接关系着良好社会风气和国家风气的养成。 《颜氏家训的启迪》---妇人之仁终败儿 慈威兼济得良子 父子相处有妙方 易子而教因由故 进德修业齐家之本 夫和妻柔家风典范 妖妄巫觋不可沾染 课程目的: 弘扬家风 · 传承家训:历代家训名言实录 幸福的婚姻家庭:中国式家庭的五伦关系 家风廉洁:好家风的社会伦理与职场实践 课程收益: ♕修身以齐家:教育子女的亲子关系与夫妻和谐的家庭关系; ♕齐家以内圣:家和万事兴的中国式家庭与中国式奋斗之间的联系; ♕内圣以外王:现代社会中的亲子关系与古今教育的异同以及联系; 家风家教作为规范家庭道德、维护家庭秩序的伦理道德文化,其中涉及到修身、立志、报国、清廉、节俭、孝悌等各个方面,并潜移默化地存在于人们成长的每一个发展阶段。应该说,一个家庭的良性发展,家风家教是其中一条充满正能量的精神纽带不仅仅直接引导着人的成长成才,还有助于维护幸福和谐的家庭生活,更重要的是它影响着良好社会风气和国家风气的养成。 本课程通过讲授历代名人的家教思想,重点讲授一些重要的家训、家规和家范,比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了凡四训》等中华家训中所包含的家教思想,并且结合这些家训、家规和家范的制定者的家教实践及其影响进行讲授。 课程时间:0.5-1天 6小时/天 课程对象:总裁班、公开课、学校、致力于家庭和谐以及亲子关系的父母 课程大纲 第一篇 弘扬家风·传承家训---阴阳五行与中国式家庭 第一讲:古今家训与家族兴旺的关系 1、《中华家训》的家教思想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2、《颜氏家训的启迪》暨家庭伦理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3、《朱子家训》的家教与家风与中国式家庭---家文化·传天下 4、《了凡四训》传承中华传统家教家风对于中华民族的重大意义 第二讲:家和之道 · 阴阳四象五行学说与家和万事兴 1、少阳--东方属木--青龙:家中少男,活泼好动的生发之机 2、老阳--南方属火--朱雀:家中丈夫,火性炎上的积极担当 3、平和--中位属土--黄龙:家中公婆,阴阳平和的和蔼可亲 4、少阴--西方属金--白虎:家中少女,金性收敛的细致文静 5、老阴--北方属水--玄武:家中妻子,上善若水的温柔婉约 第二篇 幸福的婚姻家庭---夫和妻柔与父慈子孝 第一讲:阴阳五行与家庭五伦的对应关系:找到家庭成员的五伦排序 1、如何化解“婆媳不和”矛盾:家庭幸福指数的重要指征 2、孟子也是一个“妈宝男”:孟母教训儿子不能得志便休妻 3、金木水火土与夫妻子女祖:太极-家和万事兴的中国智慧 第二讲:亲子关系 · 运用易经《蒙卦》智慧 · 总结并解决问题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1、亲子之间的相处之道:尊重而不能放纵,使为则为,使止则止 2、教育方式的具体实施:《山水蒙卦》揭示家庭教育的阶段性 3、如何认识到孝敬含义: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4、家庭成员的分工合作:男有分,女有归;家务事提升责任感 5、夫妻相处与孩子情商:阴阳调和的氛围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 第三篇 良好的家庭关系---好家风的社会伦理与职场实践 第一讲: 亲子关系传承孝悌治家的家风---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曾国藩:“读尽天下书,无非是一个‘孝’字。" 1、君子务本---孝道传家---其为仁之本与 2、生事以礼---愉色婉容---爱亲之深者也 3、孝之以敬---劳而无怨---事父母几谏者 4、孝行: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 第二讲:好家风的社会伦理与职场实践 1、 好家风决定好未来---曾国藩从草根到封侯拜相的逆袭之因 3、 读书明理的家风---教育孩子拥有君子人格的终极法宝 4、 反思改过的家风---培养孩子修身不怨天不尤人的情商 5、 善待邻里的家风---以身作则教会孩子成为社交达人 6、 勤俭治家的家风---培养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风骨 7、 孝悌治家的家风---君子之本是成就职场大人的基础 8、 清廉刚正的家风---廉洁是家业百年长青不衰的秘密 参考资料 1. 李兵:《习训齐家:中华传统家教家风》,中华书局2020年10月。 2. 马镛:《中国家庭教育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 徐梓:《中华文化通志·家范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 朱明勋:《中国家训史论稿》,巴蜀书社2008年版。 5. 唐翼明:《唐翼明解读》,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 6. 唐浩明:《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上下),岳麓书社2002年版。 题外音 本课程为家庭教育与亲子关系服务,以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为主,注重价值引领;引领听众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系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历史传统和基本国情。从而提升道德修养、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国学经典,《颜氏家训》中包含着大量的人生智慧、教育理念和为政经验。本课程正是对国学经典智慧的家庭教育、家风家训、为人处世,人生成长,自我管理之道、修齐治平之道等等进行深刻剖析。
• 颜何:汲取国学智慧 · 建立大局意识
课程背景: 必须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总书记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中国历史文化中,大局观占有重要位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临患不忘国”;“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等等都体现了大局观。随着历史的进程,大局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增强大局意识,就要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始终在党和国家大局下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勇于担当、敢于负责;要将大局牢牢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 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 ---***总书记 儒家文化的形成,从孔子算起,已经有2500多年了。儒家文化曾经作为中国官方哲学影响中国达2000多年,虽然经历了不少曲折流变,但其理论体系却逐步走向完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儒家思想由近及远.由小及大.由己及人的思维方式正好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 本课程选择儒家文化为为主要讲述内容对象,以对比性教学的方式从不同视角和层面儒家所蕴含的意识形态与执行担当进行解读,理解和践行儒家的为政、为人、为学的“三为智慧”,通过学习儒家文化,提升员工自我管理的执行担当意识。 课程目标: ● 增强大局意识,用国学智慧阐述大局意识下的敢于担当与勇于拼搏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帮助中层干部提升执行意识和执行者能力 ● 儒家名人案例修为方法:培养高效团队的实践和高效执行的主动性 课程时间:1-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党员,国家公务人员,中层领导干部。 课程大纲 我们现在讲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最根本还有一个是文化自信,我们现在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的这种志向,它是中华文化复兴、自信的这样的一种志向。 ---***总书记 中华民族5000多年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开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局面,极大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第一篇 国学智慧阐述大局意识 一、四合之大与大局意识 1. 与天地合其德----国学立德智慧与大局意识的相对应 2. 与日月合其明----国学智慧为统一意识形态提供动力 3. 与四时合其序----古圣先贤的案例与大局意识的结合 4. 与鬼神合吉凶----执行担当与功力必不唐娟的大局意识 二、四为学说与大局意识 1. 为天地立心----坚持做到不忘初心与牢记使命的政治意识 2. 为生民立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大局意识 3. 为往圣继绝学----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看齐意识 4. 为万世开太平----坚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核心意识 案例: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的前提条件 第二篇 为人的大局意识--主动执行担当的个人品德 《***用典》谈德:“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一、大局意识---修为立德 1、个人品德--忠诚:文正勤俭刚明孝信谦浑八德立身 2、行为态度--主动:面对困难敢于担当能够自强不息 3、斗争精神--奋斗:面对外界诱惑能够保持堂堂正正 4、工作状态--积极:面对工作压力能够调整心态阳光 5、兑现承诺--信守:面对临时任务能够具备精力充沛 二、主动担当---职业道德建设 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要联系实际,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 ---***总书记 1. 主动担当---职业道德建设的信念过硬:为官之道 2. 主动担当---职业道德建设的政治过硬:执政之要 3. 主动担当---职业道德建设的责任过硬:治理之术 4. 主动担当---职业道德建设的作风过硬:廉洁之风 5. 主动担当---职业道德建设的能力过硬:忠信之妙 6. 主动担当---职业道德建设的政治规矩:三严三实 7. 主动担当---职业道德建设的人格力量:四风问题 第三篇 为政的大局意识---激励内在使命感的方法---推进执行担当的行动共识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总书记 第一讲:止于至善的“向上”与“向善” 1、易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人生“向善”的过程 2、儒家:止于至善必有目标---人生“向上”的愿景 3、道家:上善若水必有艺术---人生“向善”的行为 4、医家:乐善好施必有爱心---人生“向上”的追求 5、佛家:善哉善哉必有圆满---人生“向善”的结果 第二讲:人生目标的达成---修齐治平---天地交泰 1、刚柔相济、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团结、爱国、自强不息 2、中国精神的两大核心价值:和谐与中道 3、持续不断的生成、创新与转化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结合 4、共同的华夏认同:卓越的包容性与涵摄力 第三讲 三同之道---组织内部的团队建设 1、认同智慧--同声相应:沟通的基本前提是尊重 2、赞同智慧--同气相求:相处中的彼此相互欣赏 3、和同智慧--和谐相处:如何调动工作的积极性 题注: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印发,深刻体现了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和高度自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共识、精神追求、政治智慧、历史经验,植根于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在内的红色精神谱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灵魂,彰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恪守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为核心的政党价值观,实现了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充满思想的力量、道义的力量和文化的力量。
• 颜何:国学智慧之阳光心态与情绪减压
课程背景: 情绪减压与阳光心态可扩展为5个主要领域:了解自身情绪、管理情绪、自我心态调整、识别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 1. 了解自我:监视情绪时时刻刻的变化,能够察觉某种情绪的出现,观察和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体验,它是情绪智商的核心,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 2. 自我管理:调控自己的情绪,使之适时适度地表现出来,即能调控自己; 3. 自我心态调整:能够依据活动的某种目标,调动、指挥情绪的能力,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 4. 识别他人的情绪:能够通过细微的社会信号、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与欲望,即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 5. 处理人际关系,调控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反应的技巧。 其中古人称之为“心性修炼”的方面恰恰是现代人关注的“阳光心态和情绪压力管理”:从三心二意到五毒四季,从七情六欲到八苦九难,情志变化对职场人士的身体和心灵产生了双重影响,如何更好地调养身心,如何从国学智慧中领会情绪压力管理? 课程设计: 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 ---***总书记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里程碑,如何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以提升情商管智慧?如何结合更加有利于现今自我管理,为人处世、处理人际关系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上下五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圣先贤的思想与行为值得后人去学习与传承,特别是先秦诸子百家中为人、为学、为政的智慧应用,例如: 《周易》强调:时乘六龙以御天 · 元亨利贞的君子人格启迪情商智慧 《大学》宗旨: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定位情商管理 《论语》提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自我情绪的管理 《道德经》鼓励:天长地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上善若水的情商境界 课程时间:1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总裁班、公开课、企事业单位管理层;中老年干部情压调整和阳光心态; 课程大纲 第一篇 阳光心态的起点---君子之志 · 情压管理认知 第一讲 自我心态的调整---立命与立志:人生使命的体现 一、 中纪委号召学习《了凡四训》--- 所说的“命”与情绪压力以及阳光心态的关系 1、天命---天赋使命:每个个体的特质 2、求命---求则得之:主观意愿的奋斗 3、得命---得之有命:客观环境的影响 4、立命---立志明命:人生目标的设定 二、 立志--止于至善--明确目标建立三大情商体系 1、自强不息与积极创新---为人智慧启迪阳光心态 2、努力学习与知行合一---为学智慧成就情商精进 3、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为政智慧减少情绪压力 第二讲 自我管理---反省自身与反求诸己:人生与工作结果 一、 《了凡四训》所说的“反省”如何在调整阳光心态:三省吾身 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1、工作中的自我反思---为人谋而不忠乎:忠诚敬业 2、社交中的自我反思---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务实 3、知与行的自我反思---传不习乎:知行合一的良知与践行 二、 情绪压力和阳光心态的障碍---“怨恨恼怒烦”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1、自己体内生“怨”的原因与化解之道 2、外界施与的“怨”如何处理的身心解压 3、“烦躁”的来源以及六种变化对人的影响 4、 从易儒道禅医的角度阐述“五毒”的释怀 三、识别自我与他人的情绪---提升心态阳光的的积极性 1、 讲解情绪的来源:七情六欲、五毒四季、三心二意 2、 分析情绪的管理:自我管理、管理别人、接受管理 3、 剖析问题的解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 4、 心性躁动的危害:浮躁→急躁→焦躁→暴躁→狂躁 5、 情压管理的法则:儒家的定、道家的静、禅宗的净 6、 心性修炼的密码:修身→修心→修为→修炼→修行 四、情绪压力的管理--释放身体心灵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1、喜入心--心为君主,如何心生欢喜 2、怒伤肝--怒发冲冠,学会释放怒火 3、思伤脾--食饮有节,调养脾胃虚寒 4、悲伤肺--秋季养生,化解悲忧方法 5、恐伤肾--作强之官,如何自强不息 五、克己复礼---控制自己的欲望---六欲人生 1、眼---视思明:通阴阳,知善恶---看问题不要过于极端 2、耳---听思聪:声与音,辨忠奸---以避免五音令人耳聋 3、鼻---嗅思气:香与臭,晓远近---与善人居和不善人处 4、舌---品思味:好与歹,尝苦甜---饮食男女,人之大欲 5、身---触有感:寒与温,人自知---宠辱不惊,人情事变 6、意---念即起:顿与渐,觉要醒---菩提自性,明心见性 第二篇 情绪减压的六部曲---君子之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一、乾卦自强不息 · 修炼情商智慧---时乘六龙以御天 1、潜龙勿用---自强不息的忍耐千万与千万忍耐 2、见龙在田---把握机遇的勇于担当与积极进取 3、惕龙乾乾---慎言慎行的兢兢业业与殚精竭虑 4、跃龙在渊---与时俱进的把握时机与努力提升 5、飞龙在天---修齐治平的头脑冷静与深入群众 6、亢龙有悔---功成不居的改过责己与迅速调整 二、古圣先贤的情绪减压与阳光心态的调整 1、孔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使命担当 2、苏轼---乌台诗案一贬再贬的积极阳光 3、王阳明---坚持正义龙场悟道的事上炼 4、曾国藩---艰难困阻天津教案的挺一挺 第三篇 情绪减压和心态阳光的具体行为---君子之为:行好事 · 只问耕耘 一、 从王阳明到袁了凡 ---“改过”---学会与自己和解 《了凡四训》中改过之法即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问题为何产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2、问题如何解决: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3、把握问题根源: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4、谁来解决问题:知止而后又定,定而后能静; 5、工作中的困惑:知者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6、人生处世智慧:弗辞弗有弗恃弗宰弗居,故无尤 二、 从“心即理”到“三心一体”的心态阳光 《了凡四训》中的“三心一体”提升的初心 1、耻心:人而无耻,犹如树而无皮---廉耻心是情商智慧的基础 2、畏心:人而无畏,犹如兽而无知---敬畏心是情商智慧的约束 3、勇心:人而无勇,然则行而不敢---勇敢心是情商智慧的担当 三、 阳光心态的“三不原则”:儒家的不怨---道家的不争---佛家的不迷 达摩祖师“我已为汝安心竟”的“安”与曾国藩家训中的“静” 1、知止后有定: 知所达目的方能志向坚定---目标的意义 2、定而后能静: 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格局的重要 3、静而后能安: 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胸的广阔 4、安而后能虑: 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想的深邃 5、虑而后能得: 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行动的收获 懂得务本,了解轻重,正确处理角色关系 践行认知,知行合一,尽忠尽责心外无物 第四篇 情压管理转化篇:从情压管理到心态阳光的动力转化 一、何为心态? 1、什么是心?---心的力量与使命的关系 2、什么是态?---人生命运与态度的影响 3、如何激励?---好的心态是激励出来的 4、人生方程式---“作为人,何为正确” 二、始终保持阳光心态 1、不动心说---学会控制自我的情绪 2、交往智慧---学会如何与负能量相处 3、改过责善---学会人生的磁场掌控力 4、挫折磨难---学会总结并积极改变 三、君子四道---体现阳光心态 1、行己恭---忠诚心态:知行勤俭刚明孝信谦浑八德立身 2、事上敬---主动心态:面对困难敢于担当能够自强不息 3、养民惠---感恩心态:面对外界诱惑能够保持堂堂正正 4、使民义---积极心态:面对工作压力能够激励心态阳光 四、如何拥有积极心态 1、自我之志---在明明德的人生追求 2、自我改过---三省吾身的不断修正 3、自我勤学---每天进步一点点的精进 4、自我约束---持戒与行为规范的自律 情绪压力转化为阳光心态的人生动力: 1、君子自强不息 2、君子务本道生 3、君子素养提升 4、君子慎言敏行 第五篇 情压管理与阳光心态在社交中的体现---君子之交:交贵人 · 三益三损 处理人际关系,调控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反应的技巧 一、 有德之人---三交:友直、有谅、有多闻 1、孝---做人的基本原则:正直是人际交往中首要元素 2、悌---宽容的处事原则:宽容是最佳人际的必要元素 3、忠---责善的人生目标:劝责是朋友之间的共同进步 4、信---信诺的为人标准:渊博与诚信让人际交往圈粉 二、 行为举止---三不交:便辟、便佞、善柔 1、礼---忠诚心法:人生中远离“垃圾情绪者” 2、义---主动心法:交往中谨防“是非搬弄者” 3、廉---感恩心法:人际中摒弃“两面三刀者” 4、耻---积极心法:时刻要注意“占小便宜者” 三、三同智慧--沟通是人际管理最好的行为 1、同气相求:认同的智慧---学会倾听的人际交往 2、同声相应:赞同的智慧---学会赞美的人际往来 3、同道相成:和而不同智慧--学会包容的人际空间 四、人生若要贵人助 首先知道和谁处 1、君子自处:慎独自省--吾日三省吾身 2、君子交友:与善人居--三交与三不交 3、君子处下:周而不比--取得群众信任 4、君子处上:信而后谏--得到上级支持 五、社交用五宝 相处没烦恼 1、自我独处的行为: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平级相处的标准: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3、成事不说的结果:牢记不做事后诸葛亮 4、遂事不谏的境界:既已发生的权变思想 5、既往不咎的核心:对下宽容的厚德载物 参考资料 1. 《易经》、《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黄帝内经》、《六祖坛经》、《史记》、《资治通鉴》,《传习录》,《了凡四训》; 2. 中国历史概况,中国革命史; 3.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毛泽东思想选集》,毛泽东文集、诗词;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列重要讲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中国式管理》,曾仕强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10月; 6.《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宫玉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 7.《大国价值》《大国精神》《大国智慧》,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 题外音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五部国学经典,易儒道禅医智慧的代表典籍:《易经》《论语》《道德经》《六祖坛经》《黄帝内经》中包含着大量的人生智慧、教育理念和为政经验。本课程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的深刻剖析,阐述了许许多多与我们现实工作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观点,以期待对我们的工作与生活能够带来帮助。

添加企业微信

1V1服务,高效匹配老师
欢迎各种培训合作扫码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